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一场徒步后发现:旅居云南,徐霞客就是先行者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刘丽慧 2024年11月25日 19:24

  中新网云南新闻11月25日电 (玉浩洋) 11月22至24日,一群徒步者沿着游圣徐霞客当年的线路,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出发,经洱源三营、牛街、邓川到大理市,完成了120公里的徒步之旅。

  24日晚间,这群徒步者在苍山应乐峰下的崇圣寺三塔公园座谈,回看近400年前的徐霞客,不由感慨:这不就是旅居云南的先行者吗?

  旅居云南,徐霞客就是先行者

  “旅居”概念,最早出自1930年代美国芝加哥社会学派针对跨国某类人群开展的研究,指一个在另一个国家度过了很多年却没有被同化的陌生人。发展到今天,旅居已经成为一种旅游业态,是与“慢生活”相提并论的深度体验与融入。

  对号入座,徐霞客在云南的时光,的确高度符合旅居的条件:

  徐霞客在大理呆了8个月,占整个滇游时间的1/3多,留下的文字占整个《滇游日记》的一半,占其至今可查的全部日记中1/6的比重。从剑川到大理这一路,他走得心旷神怡,走了一个多月,时间足够长。

  在云南期间,徐霞客不仅看山看水,更记录下当地的民俗民情,享受“烟火气”与慢时光,在安宁泡温泉、在茈碧湖泛舟、赶三月街....。。他还是一枚吃货,深谙野生菌的美味,最爱鸡枞,甚至还自己制作过鸡枞菌汤和干鸡枞。这些,都可视为旅居的佐证。

图为徒步者在茈碧湖边的徐霞客雕像前合影。李朝达 摄

  旅居云南,大理就是“飘红股”

  此次以“跟着徐霞客游大理”主题的徒步活动,由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大理州徐霞客研究会等单位承办,旨在探索如何开发两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间的霞客线路。

  一路下来,参与者的兴奋劲儿丝毫不输当年的徐霞客。

  下关一小的老师杨泳山说,虽是大理人,这条路也开车经过多次,但真正徒步走过,才知道这么美!苍洱山水的灵毓、人文风情的淳厚,都可浓缩在这一路。

  跑友大魏来自广东,是典型的旅居客,经常到生态廊道去跑步,他说:“在这里跑步有种追风的感觉,在了解到徐霞客与大理的渊源后,我开始用脚来了解大理。”

  大理已成户外运动爱好的首选地,大魏认为,从剑川到大理这一路,无论是徒步、跑步还是骑行,都是最佳选择。

图为游客在洱海生态廊道漫步。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刘瑞升已在大理居住5年。无论是从自然山水的清纯、居住的舒适度,还是从学术选择的角度,大理都是他的必然选择。

  “好山好水,没有污染;一年365天,11个县市民俗节庆活动就有700多个,天天都有新鲜感。这样的地方,当然是旅居的首选。”刘瑞升说道。

  大理也被称为旅居云南最具潜力的地方。大理文旅数据显示,以大魏和刘瑞升为代表的旅居客超过了20万,长期旅居大理的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约有2万人。

  旅居云南,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据悉,云南省已成为国内旅居地最多的一个省份,其中,旅居比较热门的目的地还有昆明、丽江、弥勒、曲靖、普者黑、腾冲、西双版纳等。今年7月,该省提出要打造“旅居云南”新品牌,并在9月初的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予以进一步明确。

  从游到居,从快游到慢游,细细品味“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游大省云南发展旅居产业,得天时、地利与人和,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当徒步者行走在苍洱山水间,千里之外的上海正在举办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良在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将以乡村旅游为基础,倒逼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创新,全面发展城镇旅居、康养旅居、边境幸福旅居等7大旅居产品。

  在刘瑞升看来,徐霞客之所以一到云南就能慢下来,留住他的不仅是自然山水,更是淳朴民风与民情,还有那些与之唱和诗文的友人。这些,都让他即使旅居云南长达一年零九个月,仍然发出“苍山洱海未了之兴”的千古感慨和遗憾。他说,云南,实在是来了就不想走、呆多久都还愿意继续留下来的地方。

图为刘瑞升在剑川古城与当地白族妇女合影。李朝达 摄

  这次徒步,刘瑞升走完了全程,声言压力并不大。他边走边发短视频,对行走进行了记录,未料到关注度非常高。这也给他新的启示:每个人对大理、对云南都有自己的认识,也都能通过力所能及的方式,把这种认识传播出去。

  大理、云南,值得被更多看见。为此刘瑞升也在积极推动徐霞客为主题的研学游基地建设。不久前正式落户洱海边的古生村“科技小院”,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农科企业建设的徐霞客研学游基地。下一步,他希望推动各方力量,在大理筹建徐霞客主题咖啡馆、茶舍,开发徐霞客曾在大理10个县市旅行的路线、相关景点和文物古迹的介绍、图片展示等,为更多的旅居游客提供多样化休闲度假体验。(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