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10月14日电(罗婕 李嘉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各民族代表庄严举杯、共饮咒水,盟誓立碑。悠扬的歌谣中,现场观众掌声雷动。13日晚,民族史诗话剧《澜沧水长》在云南省大剧院上演这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1年元旦,在云南当时的思普地区首府普洱立下了一座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见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民族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由云南省话剧院制作出品的话剧《澜沧水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生动展示云南边疆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在解放军民族工作队帮助下,立下民族团结誓词碑的重要历史性事件。

话剧《澜沧水长》剧情跌宕起伏,以在民族团结誓词碑上带头签名的傣族领袖召存信的灵魂回溯为串联,将观众带回70多年前的澜沧江畔,再现傣族、佤族、拉祜族、布朗族、哈尼族、苗族等各民族走向团结一心的过程。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话剧中,解放军民族工作队深入边疆民族山寨,以心换心、真诚感召,克服重重困难和干扰,组织各族代表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召开兄弟民族代表会议。有代表在会上提出,以刻石为记建立纪念碑,签字盟誓永远跟共产党走,翻开边疆民族地区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澜沧水长》导演王晓鹰表示,此剧目讲述民族故事、表达民族情感、体现民族文化,以整体性的舞台形象体现民族文化底色,以民族特有的表达方式讲述民族故事中的情感纠结和生命历程,并以现代哲理思考和诗化舞台语汇,表达民族故事、民族情感、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

观众徐羽在观看《澜沧水长》后,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民族团结誓词碑背后的动人故事。他说,“贯穿全程的木鼓声令我印象深刻,木鼓声每每响起,剧情就走到一个激荡、紧张的环节,而所有的情感都在最后各民族代表签字立碑时释放,让人感动不已。”

据悉,话剧《澜沧水长》自2022年首演以来,已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地巡演近50场,吸引数万观众,受到广泛好评。此次该剧在昆明连续上演,再掀观演热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