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8月19日电(邵时骓)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4年彩虹夏令营的7名师生带着为当地量身定做的“彩虹”课程,来到云南省寻甸县的仁德街道办事处第一小学(以下简称“仁德一小”),与这里的58名孩子牵手,开启了一场关于大我与小我、责任与担当、艺术与科学的探索之旅。
“这已经是‘彩虹’支教团第四次来到云南践行教育使命,而这道长虹也将继续跨越时空,持续助力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夏令营指导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团委书记胡航介绍道。

开发全新七彩课程 赓续数字支教前缘
作为教育部首批“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试验工作试点单位,华东师大自2022年起就动员了学校10余个专业院系师生团队力量,以“菜单式”自主选课模式推动数字支教创新试验,持续助力寻甸县乡村儿童的全面成长。去年以来,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师生就为仁德一小百余名孩子带来80多节线上课程,受益人数高达500余人。通过线上课程,两地师生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为“彩虹”课程的靶向供给奠定了扎实基础。

“本次线下夏令营启动之前,我们就对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反复讨论、打磨,努力通过手工制作、实验探究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涵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在拔节孕穗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夏令营带队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黄志军副教授介绍。基于数字支教的丰富经验与彩虹夏令营“课程思政”的品牌特色,本次“彩虹夏令营”课程涵盖爱国主义、审美体验、心理健康、体能拓展、感恩教育、中外文化、理想培植七大主题。
组织优质教育活动 感受爱的双向奔赴
如何在短短两周内对孩子们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实现“用一束光照亮另一束光”的教育目标?“彩虹”支教团的成员们用行动给出了答案,通过组织开展“一封家书万般情”“理想漂流瓶”“探秘中国乐器”等寓教于乐课程,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以及提升综合能力。
让支教团成员深受打动的是孩子们对爱的表达,正如支教团成员、学前教育学系21级公费师范生曹景怡所言:“孩子们不会郑重其事地致辞感恩。一份份稚嫩而真诚的‘私人定制’礼物,承载着他们最真挚的情感。”

搭建家校沟通桥梁 激发少年科学梦想
除了授课,彩虹夏令营的师生们还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乡村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经过家访和调研,彩虹夏令营团队发现,由于师资力量与课程作业的相对欠缺,仁德一小的孩子们在科学学习上尚存进步空间。为此,夏令营精心筹备了“童心创想”科学探究游园会,以期在充满趣味性与启发性的活动中,引导孩子们思考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与热情。

据悉,本次游园会共设漆扇体验坊、生活实验室、科学空间站、乐器工作坊、AI对话室5个区角。放学后,孩子们仍“扎”在不同的区角完善自己的作品,迟迟不愿离去。

结营汇演精彩纷呈 夏令营广受好评
8月10日上午十点,2024年彩虹夏令营结营仪式暨汇报演出正式开始。仪式上,寻甸县人民政府涂皘副县长、仁德一小党总支书记任涛对支教团成员表达了感谢,对彩虹夏令营“有体系、有质量、有温度”的丰富活动表示了高度认可,并与黄志军副教授一道为营员们颁发证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正式授牌寻甸县仁德一小为“社会实践基地”。

仪式结束后,营员们用精彩走秀为汇报演出拉开帷幕,带来朗诵《写中国》、合唱《灯火里的中国》、心理剧《做驱散校园欺凌的“光”》等精彩节目。“结营汇演让我特别感动,谢谢老师们带给孩子们这么多美好,让他们有勇气成为他们自己。”326班张子诚的母亲眼眶湿润地说道。
今年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成立十周年,该部将进一步在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彩虹夏令营活动组织、家庭教育远程指导等方面发力,与包括云南省兰坪县第三完全小学、寻甸县仁德镇街道办事处第一小学等社会实践基地通力合作,让这道跨越6年的长虹更加绚烂,助力乡村儿童美好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