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天宝雪山探秘:师生共赴高山植物奇境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王艳 2024年07月26日 10:12

  中新网云南新闻7月26日电(游岚婷 陈鑫雨 徐晓瑞)“天然的石蕊很难看到,我也是第一次见,现在几乎都是化工合成的。”来自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马老师弯下身子一边观察一边对学生说道。“石蕊对生长环境要求非常高,常被当做空气污染的指标,所以大家可以看得出这里环境是很优越的。”石蕊作为先锋植物的一员,可在岩石上繁衍,它所分泌的地衣酸可以分解岩石并最终形成土壤。北京林业大学的王思远同学感慨道,“在这里稀松平常的植物,在外面却很难见到。”

天然石蕊(游岚婷摄)
天然石蕊(游岚婷 摄)

  7月24日,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的5位老师带领云南大学第二届生物科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野外联合实习”高山植物分队在天宝雪山流石滩展开实地调研,观察流石滩上植物的种类及生长状态。分队成员由云南大学、吉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24名师生组成。

团队野外调研(游岚婷 摄)
团队野外调研(游岚婷 摄)

  据了解,天宝雪山海拔约4000米,高海拔下裸露的流石滩因极寒和缺氧被视为生命禁区,但仍然存有适应极端环境的生命。在山脚,绿绒蒿是第一个吸引这群师生注意的高山植物,“同学们,快来看高原的明星!”植物园和文倩老师话毕,师生们一拥而上,拿起手机和相机对着绿绒蒿寻找各种角度进行拍摄。“第一次亲眼见到绿绒蒿,跟课本上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好漂亮哇”。植物园汪海龙老师在一旁拿出量尺对绿绒蒿珠长、花瓣直径等数据进行测量。何文倩老师还介绍道,“花蕊上有较多的白色花粉就表示花还未进行授粉。”

绿绒蒿(游岚婷 摄)
绿绒蒿(游岚婷 摄)

  由于长期坚持对高山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植物园的老师对这些高山植物如数家珍。植物园老园长方震东介绍道,他们除了在园区进行科研工作之外,还会针对课题以及项目去到植物园以外的区域进行植物种籽收集和配方开发。

  据悉,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于2000年筹办,至今园区内已有动植物物种超两千种,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高山物种基因库。

高山植物园(游岚婷 摄)
高山植物园(游岚婷 摄)

  对于高山植物园的老师们来说,进入流石滩进行作业是常有的事,他们攀登速度很快。但对于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师生来说,前进是比较困难的,不少同学手脚并用,互相搀扶,仍然不能完全跟上植物园老师的步伐。和文倩老师调侃道,“照你们这个速度,我们晚上十点都下不来。”

实习团队科考画面(游岚婷 摄)
实习团队科考画面(游岚婷 摄)

  期间,有同学出现了轻微的高原反应,但热情不减,手持氧气瓶,跟随老师的步伐,先后见到了马先蒿、棱子芹、雪山杜鹃、松下兰、半荷包紫堇等珍稀高山花卉。

同学手持氧气瓶拍摄植物(游岚婷 摄)
同学手持氧气瓶拍摄植物(游岚婷 摄)

观察植物画面(游岚婷 摄)
观察植物画面(游岚婷 摄)

签约合照(游岚婷 摄)
签约合照(游岚婷 摄)

  据悉,此次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还与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共同建立“云南大学生物学实习基地”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联合实习基地”。 双方将围绕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方面展开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