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罕见Loffler心肌病患者在云南省阜外医院重获“心”生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刘宸羽 2024年07月03日 14:29

  中新网云南新闻7月3日电(陈静)“我终于可以出院回家了!”不久前,张女士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下称云南省阜外医院)接受心脏移植术,经过约3个月的术后治疗,她终于出院。张女士3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感谢医院移植团队的不懈努力,让我重获‘心’生。”

图为出院当天张女士对王小啟表达感谢 云南省阜外医院供图
图为出院当天张女士对王小啟表达感谢 云南省阜外医院供图

  张女士在2年前被诊断为“Loffler心内膜炎”,也称嗜酸性粒细胞性心内膜炎,该疾病极为罕见,常导致心脏功能严重下降和生活质量恶化,想要彻底治疗,只能通过“以心换心”——心脏移植。

  为此,张女士来到云南省阜外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医院在完善相关检查、多学科讨论后认为,患者没有常规手术的机会,最后患者及家属决定行心脏移植术。幸运的是,在等待两个月后,张女士就匹配到合适的供心,医院还为她成立了专门的移植医护小组。

  2024年3月5日,在云南省阜外医院院长助理、外科管委会主任王小啟的带领下,医院相关科室紧密配合完成了心脏移植手术,整个手术历时9小时30分钟。

  张女士术后早期病情危重,曾几度在生死线上徘徊,经历了呼吸机、气管切开、呼吸湿化治疗仪、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空肠管置入等治疗,重症肌无力让她瘫软在病床上、连自主呼吸都做不到。

  针对张女士复杂的病情变化,云南省阜外医院移植团队在诊疗、护理、康复锻炼等多环节制定精细化诊疗方案,实行“一人一策”。

  同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移植、营养、护理等领域的专家团队多次飞往云南,实地评估患者,参加患者多学科诊疗讨论,制定诊疗方案,实现京昆联动、资源共享。

图为术后当晚SICU移植病房场景 云南省阜外医院供图
图为术后当晚SICU移植病房场景 云南省阜外医院供图

  经过SICU(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护团队50余个日夜的精细化管理和治疗,张女士终于成功拔除气切套管,自主尿量恢复,能够下地进行简单的活动。张女士出院时,其家人还给医院送上了一封感谢信:“寥寥数语,道不尽心中万分感谢!相信云南省阜外医院良好的医德医风,高超的医术水平,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据悉,心脏移植手术作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为众多患者带来新生。截至目前,国内心脏移植手术已相对成熟,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80%以上,几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自云南省阜外医院开展心脏移植工作以来,得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大力支持,近5个月内已成功完成9例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术后已恢复正常生活。(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