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云南德宏以节为媒 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洪沂 2024年07月01日 09:55

  中新网云南新闻7月1日电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立足多民族共居、民族文化丰富等实际,以节庆促“三交”(交往交流交融),引导州内各民族“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让节庆活动成为各民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位于中缅边境的德宏州民族节庆活动众多,不仅有泼水节、目瑙纵歌节、阿露窝罗节、阔时节、浇花节、出洼干朵节等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也有民族团结月、中缅胞波节等具有时代内涵的新兴节庆活动。当地以节促融合,不断创新和丰富民族节庆活动的形式,搭建广泛的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多领域多样化的各民族联谊活动,营造“各民族节日都是我们的共同节日”的浓厚氛围。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为盛大的活动。德宏州通过挖掘其文化内涵、丰富节庆形式、注入时代特征,使目瑙纵歌节成为各民族增进友谊、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盛会。芒市2024目瑙纵歌节改编创作了与传统鼓点完美融合的各民族歌曲,游客与各族群众踩着相同的鼓点起舞。

  泼水节活动中,各民族民众身着盛装一起展示汉族掇花秀、傣族剪纸、景颇族目脑纵歌、德昂族酸茶、傈僳族三炫舞、阿昌族蹬窝罗等传统文化。各旅游景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乡镇、村(社区)深入开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文化系列主题活动,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展演,绿叶宴、葫芦丝、剪纸等非遗项目进入展会,配合猜灯谜、包粽子、民族歌舞等表演。德宏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各族群众、各行业代表组成巡演展示活动。各民族在德宏以节交友、以会促融,连接起牢固的情感纽带,让“石榴籽”抱得更紧更密。

  同时,德宏州在线上开展“融媒体+民族团结进步”节庆主题宣传,不断延伸“三交”内涵。线下将中华民族元素融入舞台布置、文艺展示、宣传用品、音乐制作等各方面,营造“抬眼可见、触手可及、润物无声”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氛围。在节庆活动现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标语随处可见;在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灯杆、户外显示屏、公交站台、永久性立柱广告和临时广告牌等载体,将长城、灯笼、中国结等中华文化符号融入设计,实现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六个全覆盖”;在持续举办的中缅跨国迎新晚会、中缅胞波狂欢节、“一马跑两国”中缅跨境马拉松等活动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有机融合,增强边境地区各族民众的共同体意识。

  此外,德宏州还以节为媒促发展,实施“文旅+民族团结进步”融合,推动节庆文化功能与旅游价值、节庆文化业态与旅游业态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企业创利、民众创收,在共享发展成果中持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2024年春节期间,各类节庆活动吸引各方游客云集德宏,全州接待游客171.94万人次,旅游收入19.3亿元,同比增长44.35%,节庆经济成效显著。坐落在芒市孔雀湖畔的芒晃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餐饮、民宿,带领村民开展美食特色项目,每年仅土地租金收益就达30万元以上;梁河县通过创办“非遗”葫芦丝传承馆、举行葫芦丝文化旅游节等,擦亮葫芦丝文化品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德宏州不断丰富传统乡村旅游业态,打造了回贤村、出冬瓜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网红村,成立数十个乡村旅游合作社,建成乡村客栈近百家、农家乐数百家。2023年,全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20.46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73.26亿元,同比增长85.94%。(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