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降水持续偏少、气温升高,旱情呈抬头发展态势,全县农户生活生产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时,针对严峻的抗旱形势,昆明禄劝烟区通过科学制定抗旱方案、谋划开辟水源、落实抗旱移栽技术等措施,竭尽全力为烟农们送去“及时水”,为烟田“解渴”,为农户解忧。

地下找水
“轰隆隆……”在九龙镇教务营村委会小村村小组的打井施工现场,井架耸立,新打机井的机器争相嘶鸣,钻井工人不时查看机井作业情况,村民们也前来围观,了解询问机井作业进度。看到机井内源源不断地有水流出,农户们紧皱的眉头纷纷舒展开来。
“我们村本就缺水严重,眼看就要移栽了,这水的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现在好了,井里出水了,大家也不用愁了!”教务营村烟农张配亮笑容满面地说道。
今年春季,受干旱高温天气影响,九龙镇教务营村村民多次反映村里用于灌溉的山塘蓄水量不足,难以满足村里869亩烟田的抗旱用水。为解决村民们的用水之“忧”,帮助农户稳定烤烟种植信心,禄劝烟区与当地政府请示汇报,合理规划抗旱资金,启动机井建设项目。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九龙镇教务营村委会小村村小组机井成功出水,为后期烤烟移栽提供有效水源的同时,有效缓解了旱情对当地农户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应急调水
沿着乡村公路行驶到达汤郎箐村委会秧草堆村小组的一处蓄水池,可以看见蓄水池已经完全干涸。伴随着运水车的轰鸣,蓄水池旁逐渐聚集起不少村民。汩汩清泉的注入,为早已干涸的水池缓解了焦枯,也为汤郎箐村的村民们带来了久违的一丝清凉。
看着逐渐灌满的水池,汤郎箐村村民龙绍先乐开了花。他笑着说:“这几年一遇到天旱的时候,村里的水池水窖都见了底,别说浇地,就连我们吃水都成问题,还好有烟草公司给我们送来了及时水。”
在5月的有效降水开始前,禄劝县翠华镇已连续四个月无有效降水,造成大部分种植区域用水紧张,山地农作物灌溉困难。针对翠华镇各村组的不同情况,禄劝烟区按照“一村一案”的抗旱要求,科学制定抗旱移栽保苗用水方案。以烟站为主导,联合村委会全面摸排各库塘、田间水窖、水池蓄水现状,对旱情较严重且无可用水源的片区,采用抽水、运水等方式,帮助农户提前储水,解决人畜饮水难题,为烤烟等农作物的移栽灌溉做足用水准备。

技术节水
4月,在撒营盘镇撒冲专业化育苗点的烤烟育苗拱棚里,整齐划一的白色漂盘内,不少烟苗已长出绿油油的嫩叶,吐露着勃勃生机。撒营盘烟站负责人正忙着查看棚内的室温、湿度,观察烟苗生长情况,并对育苗人员进行指导,确保多渠道、多方法让烟苗“吃得饱、住得暖、长得好”。
“大家注意看,在开展断水炼苗时,要把育苗池内的水全部放掉,进行断水、断肥,炼苗的程度以烟苗中午发生萎蔫、早晚能够恢复为宜。”撒营盘烟站负责人为全县各集中育苗点的管理员们讲解道。
通过对今年旱情发展态势的科学研判,禄劝县烤烟计划移栽时间比往年顺延10天左右。为提高烟苗壮苗率和移栽成活率,禄劝烟区组建烟叶生产流动服务技术团队走进育苗棚,指导专业化服务队员通过梯次育苗、炼苗等方式来精准对接移栽计划。同时走村入寨,深入田间地头,给烟农们讲解膜下大塘深栽、腐熟农家肥盖塘、打孔控温、节水滴灌等抗旱移栽技术要点,为烟农提供贴心服务的同时,从技术上缓解当前烟区春旱伏旱“用水难”的抗旱压力。
据悉,截至4月底,禄劝县全县蓄水量仅为去年同期的70%,烟区水利设施蓄水量比常年同期大幅度减少。面对旱情,禄劝烟区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积极应对抗旱难题,在全县开展建设机井8口、提灌站5座、水池31个,完成水窖补水16.6万立方米、水池蓄水10.5万立方米,以实际行动助农移栽、助农增收。
(作者:庄琼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