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红河州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路径
来源:云南网 编辑:刘宸羽 2024年04月11日 10:18

  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有效路径,逐渐走出一条群众增收、集体受益、产业发展、企业获利的乡村振兴路。

蒙自草坝好吃米稻业基地 供图
蒙自草坝好吃米稻业基地 供图

  党建引领激活新引擎

  “以前种植苞谷每亩地收入2000元,现在种植玫瑰花收入2万元,就是多出来的这个‘0’,让大家的生活实现了大变样。”弥勒市章保社区小河边村民常说。近年来,该村通过组织9户党员代表和4户群众代表先行先试种植玫瑰花,构建“支部引领+集体监督+合作社主导+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带动小河边村民实现粮农到花农的转变。2023年,该村玫瑰花产业综合年产值超过9800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74万元。

  在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过程中,红河州紧盯建强建好基层党组织这个关键,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深化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行动,着力把农村实用人才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并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明确村(社区)党组织引领职能、职责权限、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指导党组织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合作社章程,引导村(社区)“两委”成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并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担任法定代表人。

  自2018年以来,红河州组织部门争取中央和省级集体经济项目、“四位一体”项目资金6.028亿元,优先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用地、供水、供电等需求,落实用电优惠、税费减免等政策。截至2023年底,该州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成立4453个,其中党组织领办852个。同时,成功申报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9个、省级示范合作社80个。

  因地制宜闯出新路子

  依托地处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景观核心区的优势,元阳县新街镇阿者科村以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公司为抓手,探索“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发展模式,盘活村庄资源、带动群众增收、促进梯田农耕文化传承发展。截至目前,该村村集体公司实现旅游总收入407.74万元,户均分红27351元。

  建水县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在重点村(组)建立葡萄产业合作社党支部,组建“巧媳妇金剪刀疏果队”到全国各地开展葡萄种植服务,年均派出疏果工2万余人,实现人均年收入6万余元。

  紧扣“农民增收、集体收益”目标,红河州探索实践了“集体经济强村十法”、脱贫群众“增收六种模式”,举办擂台赛评选表扬助农增收表现突出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探索出蒙自草坝镇“622”联农带农益农模式、泸西“小香葱”产业联盟等一批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

  同时,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电商”“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企业”等模式,探索支持合作社(联合社)依法成立公司、入股优质企业或开展合作经营,支持农业科技、专业技术人员带技术、项目入股等形式,基层党组织实现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村(社区)“两委”职能延伸到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等领域,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工作有效衔接。

  建立利益联结培育新动能

  开远市羊街乡推动开远市卧龙谷优质米加工厂与老燕子农耕销售等5个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构建了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合发展模式,实现村与村、村与企、产与销之间的有效连接,带动当地及周边乡镇(街道)8000余户农户种植水稻6.57万亩,实现增收1.5亿元。

  紧盯“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目标,红河州积极探索“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分享收益、增收致富。通过招商引资、异地合作、本土培育等方式,积极引进龙头企业以订单协议、技术指导、股份合作等模式加入合作社;组织引导农户以自有资金、土地经营权、林权等作为资本加入合作社,或以订单收购、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就业务工等方式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实现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双绑”;明确权责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在追求经济效益和履行社会责任之间找准结合点,实现企业、农户、合作社、村集体都有合理收益。

  目前,一个个以党支部为引领的村集体合作社在红河州持续发展壮大,成为带动当地集体、农民双增收的强劲引擎,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红河州行政村集体经济性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6611元、增长14.6%,连续两年高于全国、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水平。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