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云南昆明:“小人物”的创富增收“大传奇”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洪沂 2024年03月14日 14:40

  中新网云南新闻3月14日电(杨锡坤)家住昆明市盘龙区阿子营街道马军村委会的熊绍平,自1996年起开始担任烟技员,至今已27年。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作为中共党员,他依托烟叶产业发展及转型升级,在带领烟农致富增收的同时,通过家庭多元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的“烤烟生产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

  绿水青山,引领美丽烟村建设

  马军村委会地处牧羊河中游,土壤肥沃,烤烟种植历史悠久,同时也是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的重点地段。依托烟叶产业发展,目前,烟叶成为当地烟农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作为烟技员,熊绍平把每年的烟农生产收购政策贯彻宣传到每一家农户,把绿色烟叶生产科技落实到每一处田间地块,把每一株烤烟根植于家乡的青山绿水间。

  2023年,马军村委会种植烤烟2530亩,户均16.12亩,户均收入78846.5元,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金叶创富,践行烟叶生产转型升级

  作为一名上岗27年老烟技员,熊绍平见证了家乡无数烟农增收致富的案例。熊绍平家常年烤烟种植面积均在40亩左右,配备4座新能源烤房、2台小型旋耕机、1台覆膜机、1辆小型货车,依靠自身过硬的烟叶生产技术及烟草公司在政策、设备上的扶持,他能独立操作各种农机,是阿子营街道远近闻名的“烤烟技术能手”。近年来,其家庭烟叶年均总收入20余万元,年均纯利润11.13万元;为协调粮烟融合发展,兼顾种地与养地,其率先开展“烤烟+玉米+高粱+小荞”的轮作机制,既保障了烟叶高质量发展,又有助于粮食增收及产业多元化。

  同时,熊绍平积极学习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配套配置酒坊、生猪养殖场、鱼塘,不仅实现了资源效益最大化,也为农田土壤保育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真正实现了以烟为主的“金叶创富”闭环。熊绍平表示,近年来,他真真切切享受到了家乡绿水青山带来的生态红利,他深爱着家乡,深爱着这片承载了无数烟农汗水的大地,更爱这一片片引领无数烟农增收致富的“金叶”。

  多元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依托烤烟种植收入积累以及家乡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熊绍平积极谋求多元产业配置,现经营一家特色酒坊、一个小型家庭生猪养殖场及鱼塘,并配置旋耕机、挖机、覆膜机、货车等设备。

  在闲余时间,熊绍平充分利用自己完备的农机设备承包各项农事备耕及工程服务。苗圃利润达到4万-5万元,酒坊年均纯利润10余万元,养殖产业年均纯利润达到5万-6万元,农事服务个人综合年均纯利润可达5万-6万元。家庭年均纯利润收入合计超过40余万元。

  在自己实现脱贫致富的同时,熊绍平也不忘带动村民共同富裕,为助力家乡脱贫攻坚,熊绍平积极带领村委会建档立卡户村民承包各项农事工程,带动20户建档立卡户实现脱贫致富,为家乡脱贫攻坚贡献了重要力量。

  模范引领,不忘党员本色

  作为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老党员,熊绍平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力量在书写着“小人物”带动村民创富增收的“大传奇”。

  2000年,熊绍平组织村委会村民创办马军沙场,后因经营不善倒闭,但凭借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熊绍平迅速重整旗鼓,开始探索其他致富途径;2010年,为促进地方可持续发展,果断接下了村里的植树造林这个艰巨的绿化工程,在不被大部分村民看好的情况下,最终顺利完成了500余亩的造林工程,为家乡的绿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间接带动家乡旅游业的发展。2014年开始,熊绍平组织村民成立烟农专业化工程小队,承接各项农田备耕、烤烟覆膜、采烤、水利设施建设等小型工程,极大地带动了地方烟农的就业和发展,充分展现了党员不怕吃苦,敢于吃苦,敢于“自找苦吃”的模范形象。(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