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2月26日电(陈静)2024年春节假期结束,担任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下称云南省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病区轮值主任的欧阳文斌离开北京,首次在昆明“复工”。2月17日以来,医学科普、制定患者治疗方案、推进科研课题、加强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
欧阳文斌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下称北京阜外医院)副主任医师,也是国内少数同时拥有常规外科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资质的复合型人才,主要从事结构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的创新技术及器械研发工作。

2024年1月2日,欧阳文斌赴昆明任职,开启了他在云南的工作与生活。
“北京阜外医院是中国心血管领域的‘国家队’,各项工作机制已十分完善,以此为基础,2017年投入使用的云南省阜外医院硬件设施、院区条件甚至比北京更好。”这是欧阳文斌到云南后最大的感受。此外,云南心血管医疗领域、学科研究空间很大、鼓励政策灵活,大有可为。
云南省阜外医院是2013年在国家卫健委主导下,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合作共建的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公立医院,也是国家首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7年来,在京昆两地专家的强强联合下,云南省阜外医院已做到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管理效率与北京阜外医院同质化。
“希望通过自己和同事的努力,让云南的患者不出省也能获得优质的治疗效果。”欧阳文斌表示,立足自身擅长领域,结合云南实际,除了做好先天性心脏病的救治工作,他将老年瓣膜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列为在滇工作的突破口。
老年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结缔组织随着年龄增长出现了功能退化,瓣膜增厚、变硬或变形,造成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由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初期患者无明显症状,但一旦进入临床症状期,则表现为头晕、乏力、呼吸困难、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是猝死。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发表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心血管疾病仍是中国城乡居民总体死亡首要原因,占40%以上。其中,瓣膜疾病较为突出,全国约有2500万人正遭受瓣膜病影响。心脏瓣膜病变的风险从60岁左右开始升高,在75岁以上人群中每8位就有一位患有中重度瓣膜疾病。
“云南地处高海拔地区,全省心血管疾病患病人群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却远远不够。”欧阳文斌说,目前老年瓣膜病微创手术技术发展已较为成熟,及时的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接近正常的自然寿命,生活质量也将大幅提升。到云南工作1个月来,欧阳文斌已完成5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全部出院。
欧阳文斌称,在云南轮值的约1年时间里,他计划大力科普、推广老年瓣膜病相关知识,并通过医院公益基金帮助更多困难家庭完成手术。同时,大力培养、锻炼云南本土人才,加大京昆两地交流、培训。加强科研,探索建立适合云南本土的治疗方式、治疗标准。
“此外,云南省阜外医院已先后与老挝、缅甸、尼泊尔、柬埔寨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医疗机构开展实地访问和学术交流等合作。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造福更多国家的人民。”欧阳文斌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