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云南: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
来源:云南网 编辑:洪沂 2023年11月24日 14:35

  202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云南文旅系统结合新时代“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省情特点,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为突破点,积极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

  据悉,云南把文旅业作为全省五个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打造,以国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为遵循,科学编制《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开展“十四五”中期评估,优化形成“两线、一带、一区”发展布局,规划建设10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细化任务分工。今年1—10月,云南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5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78.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42%、26.58% 。

  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导向,坚持以农为本、联农带农、助农增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世界级云花、云茶、云咖等优势产业资源,开发花旅、茶旅、咖旅融合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产品和线路。传承利用145项国家级、686项省级非遗项目,打造35家非遗工坊,开发“金木土石布”等乡村文创商品,推出“丝路云赏”“艺美云南”“逐味茶香”等10条非遗主题线路。立足中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嵌入式发展乡村民宿。

  文化赋能夯根基。实施“文化润滇”行动,由表及里、塑形铸魂。创新打造“彩云奖”“百场村晚进万家”“大地欢歌”等10余项特色云南乡村文化活动品牌。打造“乡愁书院”“文化院落”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00个。遴选推广20个全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20个乡村文化振兴示范项目典型案例。发挥文化传承和浸润作用,在广大乡村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文化振兴“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围绕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立足边疆特点,发挥“国门文化”在稳边、固边、兴边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推进边境“文化睦邻示范区”试点、国门文化交流中心、友谊广场、国门书社等项目建设。针对云南多民族特点,全面实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和精品工程,推进建设提升85个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29个少数民族特色乡镇、78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促进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据了解,云南持续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引导全省乡村文旅特色化、品质化发展。评选2023—2025年度“云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0个。创建国家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2个。3个案例入选“2022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2个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案例入选中办、国办2022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典型案例。12条乡村旅游线路入选2023年“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云南在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

  用“生态”底色绘就七彩云南美丽画卷,不断提升云南“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生物多样性世界级品牌影响力。厚植乡村生态文化,以保护乡村生态资源和乡土文化为基础,推进建设1000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1000个特色民族提升示范村,17个乡村振兴示范园,30条“中国最美乡愁旅游带”、20条生态特色旅游线路、10条农耕文明旅游线路,把绿水青山与乡土文化有机融合,不断丰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内涵,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

  下一步,云南文旅系统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在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作出文旅新贡献。

  云南网记者 牟燕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