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11月6日电(黄迦杰) 相距两千多公里的上海和云南,在东西部协作中交汇交融。2017年以来,上海普陀区与昆明禄劝县开展东西部协作,随着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理念源源不断涌入,两地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取得了显硕成果。近日,记者进行了深入探访。

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项目取得成效
一排排养殖池布置井然有序,生产设备摆放整齐,池中对虾白嫩硕大,在水中不停游弋……这里正是依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专业技术团队的技术支持和上海普陀区帮扶建成的禄劝县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
养殖基地负责人刘永梅介绍,养殖基地项目总用地24000平方米(约36亩),是国内首个高原内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项目。去年10月,已建成3套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并投入运营。
据介绍,禄劝县城距离昆明城区仅1小时车程,该项目具有较好的地理优势,后续发展空间极大。今年上海市普陀区又对项目提供了帮扶资金930万元,新建了2套标准化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及车间,以及虾壳处理系统、尾水处理系统、液氧罐等工业化循环水养殖配套设施。
穿过养殖区域,可以看到村民正在干劲十足地用虾网等工具将成熟的虾进行脱壳处理和分装。“项目建成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出租给有合作意向的企业,按照‘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运营。预计,这个项目可以为县内低收入户、监测户和其他农户提供40个以上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3-4万元;流转40户农户土地,每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直接带动周边450多户农户1600多人实现受益。”绿槐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王继贵介绍。
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项目不但弥补了云南作为内陆地区难以品尝到鲜活海虾的市场空白,也是内陆地区尝试海鲜养殖产业的突破性成功。谈及该项目的下一步计划,禄劝县屏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段福斌表示,“未来我们还要通过此项目带动建设以高原地区人工海水循环水养殖、渔业文化活动体验和农文旅科普教育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农文旅融合发展综合体。”

转龙镇天麻种植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禄劝县的转龙镇天麻种植基地也是东西部协作产业振兴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这里种植的乌天麻被命名为“轿子山”天麻,也是2021年昆明市绿色食品“十大名药材”之一。
禄劝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环境,县域野生的中药材品种达2000余种,是云南省首批确定的20个“云药之乡”和全国十大中药材资源县之一,对于天麻种植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
“近年来,禄劝县依托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项目支持,以及‘一县一业’中药材示范县的契机,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县域经济主导产业来抓,人工栽培中药材品种达60多种,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10万亩以上。”基地负责人冷启波介绍,“我们种植天麻是在不破坏植被的前提下进行的,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这也是这里被称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原因,可持续发展战略才是我们的长久之计。”

天麻产业现已成为禄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大量种植高品质天麻,该项目已带动三个乡(镇)7个村委会11个村小组1045户农户增收。据统计,户均综合增收达32000元以上。
据介绍,未来,转龙镇天麻种植基地还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逐步实现“从田头到舌头”纵向全链提升,有序推进轿子山天麻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群众致富找到一条好的路子,助推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