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西山公安分局谷律派出所坚持践行“民为本”理念,做优“和为贵”矛盾纠纷调处品牌。以“访民情、解民忧、化矛盾、防风险、查问题、治乱点”为手段,提炼 “社区五个零”工作法,创新完善多部门协调联动、法礼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助推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新提升。
靠前一步
加大走访摸排力度
警务联勤、社区服务“零距离”。通过访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学校工地,对包保联系的“责任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群体服务管理、命案防控、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和平安创建,开展法治宣讲,现场回答、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问题,对已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积极开展调处、化解工作。

新民村82岁的赵奶奶,因房权、赡养等问题与儿子、儿媳争吵不休,婆媳间的关系已是水火不容。
民警通过前期走访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介入,利用帮农、聊家常的机会拉进警民关系,经过细致贴心的劝解,终于让双方缓和了态度。
随即,民警趁热打铁,将一家人聚在一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通了双方的思想工作,婆媳和好如初。一家人兴高采烈地搀扶着老人来到派出所送上“心系于民办实事·化解纠纷促和谐”的锦旗。

治安联控、违法犯罪“零失控”。一直以来,谷律派出所发动“法律明白人”和综治网格员在日常生活中对群众进行正面开导、纾解情绪,引导其合理合法反映诉求,落实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闭环管理责任。
今年以来,由所长带头,组织民辅警开展“法治送到田间地头活动”37次,走访农户76户,主动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隐患17起,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

主动作为
全心为民牢记使命职责
信息联采、社区民意“零盲点”。对于接处警过程中、社区村组反映、前期摸排中出现的矛盾纠纷,谷律派出所主动服务,真心交流,摸准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不断提升化解工作质量,切实巩固化解成效。

矛盾联调、群众纠纷“零激化”。通过全面掌握当事人具体事项、原因及诉求、意见,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疑难纠纷等与社区工作人员、村民小组协作配合,提前介入,防止矛盾激化,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
服务联动、关爱帮扶“零缺失”。民警与社区矛盾调解员登门入户,主动向矛盾纠纷当事人了解情况,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手拉手倾听百姓的声音,了解群众诉求,适时给予关心帮扶。彼此敞开心扉,拉近距离,捂暖群众的心,力求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寨子村村长向社区民警反映,村里李、廖两家人因房子归属问题争吵多年,矛盾激化愈演愈烈,希望民警能帮忙调解。民警随即入村走访调查,了解得知由于房子购买时间跨度较大,产权归属问题双方各执一词,始终不能解决。
民警充分运用“五个机制”迅速开展工作,在村内开展走访调查后,联合西山区司法局、西山区自然资源局、西山区国土资源局、街道办、村委会等多个部门,并邀请村内熟悉情况、德高望众的老人,先后上门21次开展劝解,通过不懈的努力,双方都被民警的真诚和耐心打动,愿意坐到一起协商解决。
最终两家十余人意见终于达成一致,签下协议,化解了这个多年的矛盾。
正面引导
强化宣教,深入普法
矛盾纠纷的产生,与部分群众法律知识的欠缺有很大关联,普法宣传,势在必行。民警充分运用入户走访、发放资料、与群众谈心等方法,召开“院坝会”“火塘会”,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正面引导,教育群众自觉遵纪守法,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全面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从根源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面对辖区内老年人比较多的情况,派出所有针对性的制定精准普法内容,前往各社区进行宣讲。

宣讲活动中,民警详细讲解了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特点和手段,进一步增强老百姓财产安全和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反诈防骗能力,起到了让反诈防骗意识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李警官,我昨天接到个短信,你赶紧帮我看一下,是不是诈骗?”宣讲才结束,村民王大妈就着急地走上前来求助,经过认真分析讲解,王大妈的疑虑得到妥善解答。

“耐心、细心、暖心,加上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是我们工作的制胜法宝。”所长李学毅说。下一步,谷律派出所将继续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