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官渡区与省内13家县(市)区签订“优化环境兴口岸·民族团结促开放”一体化合作协议
来源:官渡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丽慧 2023年09月06日 20:31

  9月4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贸易企业聚集园区5楼彩云厅内,官渡区与腾冲、河口等省内15个口岸所在13家县(市)区政府共同举办“优化环境兴口岸·民族团结促开放”一体化合作协议签订仪式。

  活动开始前,参会人员先后参观考察昆明市场采购贸易综合服务中心、新螺蛳湾海关查验中心、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贸易企业聚集园区、云南(昆明官渡)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

  签约仪式上,云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委主任拉玛·兴高出席指导;云南省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李晓燕,昆明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红斌,中共官渡区委书记陈汉分别致辞;中共官渡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德鸿介绍《合作协议》具体内容;沧源县委常委、副县长赵冬春代表签约县(市)区发言;云南省国际贸易学会口岸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李韬分享口岸经济发展情况。

  在省市区领导、企业代表和各方嘉宾的见证下,官渡区与腾冲市、金平县等13家县(市)区就“优化环境兴口岸·民族团结促开放”一体化合作协议达成合作共识,成功签约。

  本次签约,是跨区域多领域合作的生动实践,各县(市)区将聚焦“政务服务‘跨区通办’、商事制度改革协同合作、畅通出口退税绿色通道、推动一体化通关管理、促进对外贸易提质增量、共同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六个板块72个方面开展合作,加强常态化对接沟通,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是腹地与口岸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县(市)区将实行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以整体优势参与对外竞争,增强口岸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影响力和辐射力,探索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发展。是“软环境”向“硬实力”转换的有效途径,合作将以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畅通区域部门间沟通渠道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全要素保障,通过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间、增便利、强服务,持续创优投资发展“软环境”,切实打通制约市场主体发展的堵点难点,以最优政务环境和政策环境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未来,各县(市)区将按协议约定在3个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一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积极作用。各县(市)区将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不断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等方面加强协同配合、经验共享,持续推动创建工作形式拓展、内涵深化、效果提升。

  二是为全省安边固边兴边发挥积极作用。各县(市)区将树牢一盘棋理念,主动服务国家和我省发展战略,着眼于固边兴边富民大局,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口岸经济建设一体谋划、协同推进,助力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各地方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口岸贸易、通道贸易等,扩宽市场、扩大口岸腹地、提高贸易便利化、提升市场活跃度和开放度,推动口岸与省会腹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共同探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口岸发展融合推进的新路径。坚持边疆民族地区所有工作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聚焦。将口岸经济建设成果赋予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真正将一体化合作做成巩固边防的钢铁长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样本。

  省民族宗教委、省商务厅、省自贸办、省口岸办,市委统战部、市商务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政务局、昆明邮局海关、滇中海关、15个口岸所在13个县(市)区和官渡区有关领导出席活动,40家企业应邀参加活动。

  (作者:邬艳芳 王正鹏 郭武辉 林增)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