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卷”出好日子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王旌亚 2023年03月31日 14:37

  中新网云南新闻3月31日电(常入兮)“河口特色卷筒粉,欢迎品尝,学做免费,包教包会……”2023中国河口海鲜季·国际“米轨”音乐节暨商贸交易会上,王富生的展位前挤满了观光游客和前来洽谈的商贩,挂在展位前的一个小喇叭里,循环播放着他提前录好的宣传语。

  疫情结束,国门重启。时隔三年,家住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南溪镇蚂蝗堡居委会的王富生,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涌入商贸会现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富生在店里整理货品。常入兮  摄

  河口米皮卷筒最初是源自越南的小吃,其精妙之处就在于外边的那层米皮,需要提前泡米、磨浆,用生、熟米浆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卷筒米浆,再通过热锅蒸煮而成,费时又费力,且拿捏准确需要多年积累的“功力”,不然在蒸制卷筒皮的时候不易成功。

  2015年,在外打工数年的王富生回到河口,与朋友合伙做进出口生意,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孝顺的他把积蓄全部给了母亲,全力支持母亲的卷筒小吃店扩大经营规模。一次家庭会议中,王富生在母亲的启发下,从传统卷筒皮繁琐的制作工序中窥到商机,把的目光锁定到卷筒皮原材料制作上。

  初生牛犊不怕虎,说干就干。2018年10月,王富生在红河州蒙自市市区边上的一个村子里建起了一个小作坊,生产出来的卷筒专用粉,只要按照特定比例兑水搅匀,就能得到传统方法花费几个小时才能制作出的卷筒米浆。

  2020年以来,靠着在个人短视频账号的引流和客户口碑,王富生的卷筒粉年销量稳定在30-40吨左右,年收入达50多万元。

  “小王,每次都是电话联系、快递发货,你何不开个实体店。”去年上半年一天,一个客户打电话跟王富生定购卷筒粉时,一句话点醒了他。这年8月,他在河口盘下铺面,开起了一间以销售卷筒粉为主的便利店。

  一开始,因为缺乏实体店经营经验,王富生在货品陈列、产品推荐上走了不少弯路。河口县烟草专卖局的客户经理知道情况后,经常上门指导,交流分享店面形象设计、库存管理、产品推荐等经验,大半年时间过去,便利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如今,王富生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卷筒粉生产商和经销商,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口小伙,他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改良了卷筒皮原材料的生产工艺,让家乡的美食摆脱传统手工制作的束缚,让卷筒这一美食走进更多的家庭。

  “今年我要抓住‘走出去’的机会,把卷筒粉推向更远、更大的市场。”看着逛展会熙熙攘攘的人群,王富生信心满满地说。(完)(推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