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走进云南茶企——雨林古茶坊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王旌亚 2023年03月22日 09:39

  中新网云南新闻3月22日电(任维东)这是地球上北回归线一带唯一的一片广袤绿洲。

  在此绿洲中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便是常年都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也因此而成为国宝亚洲象“象往的地方”。

  它如此神秘,如此令人愉悦、令人陶醉,又如此美丽、如此让人崇敬。它为人类生存所提供的生物多样性在环境日趋恶化的今日更显得弥足珍贵!

  三月初的那天,当我迎着西双版纳热辣的阳光、在野象谷幸运地追拍到了有七、八头之多的一群野生亚洲象时,我深为这片中国独特热带雨林所蕴藏的奥秘和巨大能量所震撼。

  若不是行程安排的限制,我很想花更多时间、更深入地在雨林中探秘。但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到分布在雨林中的茶山上寻茶,探寻另一个与雨林密切相关的“雨林”。

  翻开清代乾隆年间檀萃的《滇海虞衡志》,其中这样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嵩,六曰慢撒,周八百里。”这六大普洱茶山皆分布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热带雨林中,至今仍年复一年地生长着中国生态最好、品质上极佳、为众多茶客追捧的古树茶叶。

  此行西双版纳,是在多年疫情阻隔之后,我再次走进它的茫茫林海,走进了著名的茶山南糯山、基诺山,还深入到了闻名全国茶界的普洱茶企——雨林古茶坊。

  其实,就在3月5日下午抵达位于勐海县勐宋乡曼迈村的那一刻起,我就在观察雨林古茶坊的变化。

  这是我第二次造访这家著名的普洱茶生产企业。上一次,大约还是在2年前。当时,雨林古茶坊的总部大楼刚落成正在装修,还不像今天这样漂亮。

  我与雨林的结缘说起来很简单,媒介就是茶。前些年,因为一直关注茶产业在云南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我跑了不少云南生长、加工普洱茶的山头与山寨,也走进了几家著名的茶企了解情况。就这样一来二去地与雨林古茶坊相识了。

  随着认识的雨林古茶坊朋友不断增加,我对它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近观雨林古茶坊,对于所看到、听到的人和事,我总是有一种感动,这种感动不是一般人眼里那种令人流泪的感动,而是这样一种“事先完全没有想到却竟然奇迹般发生了”后深受震动后的敬佩。

  在此,我想说说自己对雨林古茶坊最为敬佩或者被感动的三件大事。

  第一是雨林古茶坊从成立起就一直扎根在边疆。

  几乎每一个从内地来的客人都对在如此边远偏僻的小山沟里,有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大型普洱茶生产企业感到吃惊。

  10年前,一群酷爱普洱茶的“老小伙”(包括一些家在昆明的)在版纳热带雨林里经过一阵艰辛探索后,决定在此安营扎寨。他们不畏困难,艰苦奋斗,从生产厂房、办公楼、陈列展示大楼到员工餐厅、宿舍、半山酒店,耗资数亿元终于在勐宋乡山中征地建设运营了总部。其实,如此多一笔巨资已足以在州府景洪市、省城昆明建造或购置一栋现代化的办公楼了。但雨林没有嫌贫爱富,而是把自己深深地融入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里,其用心何其良苦。

  我曾多次跟雨林古茶坊的董事长樊露进行交流,也曾询问过为何不把公司总部设在昆明。他告诉我:“我去过世界主要的产茶区包括印度、斯里兰卡,我感到西双版纳、勐海才是最好的产茶区。”他认为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所以感恩这片真正的热土、感恩这里的各族人民,深感自己有责任通过企业带动、为当地的发展尽一份力。

  于是,从2012年成立起,雨林古茶坊就在勐宋乡古茶园一带就地、就近、就便一点点发展壮大起来,长期专注于手工制作古树普洱茶的茶叶品牌,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践行“一芽二叶”的古树普洱茶采摘标准,坚持“由本村寨少数民族师傅做本村寨的茶”。十年磨一剑,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全国加盟店超过4000家的知名茶企,拥有员工500多人、长期合作的茶农6061人、古树普洱茶产品800多款。

  第二件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为扶贫所做的突出贡献。

  走进雨林古茶坊总部大楼展厅,有一面公司的荣誉墙,上面挂满了雨林这些年来所斩获的各种荣誉牌匾,密密麻麻,目不暇接。

  不过,让雨林人最看重的是2021年6月由中共中央颁发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证书。一个地处中国南部边陲山沟沟里的民营茶企居然能获此殊荣,不能不令一众外来参观者惊讶万分。

  这一雨林至高无上的荣誉,我认为与公司党支部积极响应政府“万企帮万村”号召,努力担起社会责任、开展精准扶贫行动大有关系。

  或许,我们从一个拉祜族姑娘的故事里可以获得一个佐证。记得是2021年,我由一位朋友介绍到版纳州府景洪市告庄的一家茶叶店喝茶。在这个专卖雨林古树茶的旗舰店,我结识了一位来自于勐海县勐宋乡南本老寨、90后的拉祜族姑娘。那天下午,一边喝着她冲泡的普洱茶,我们闲聊起来。

  原来,她就是这个店的主人,叫高羽,在昆明读过初中,在武汉念过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后来又到广州------雨林公司设在那里的营销中心,在那儿卖过茶叶。再后来,她就回到了版纳,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在因茶致富的茶农父亲帮助下,高羽来到告庄,2020年1月份开张了这家专卖店,专门经销雨林古茶坊各个品种的茶叶。闲谈中她告诉我,在雨林古茶坊的帮助下,茶叶给他们拉祜族、给她的家乡带来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比如说,以前她的家乡根本就不通公路,如今不仅路通了,寨子里边很多人都盖了新房,买了小汽车。后来,我曾专程去了勐宋乡高羽的老家,实地察看了山上的古茶园及南本老寨,感到高羽说的都是实情。如今,她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已经是2个孩子的妈妈了。


  “做好茶、做好事、做好人”,在雨林古茶坊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了回报世代守护古树茶、还在遭受贫穷之困的少数民族兄弟,雨林公司党支部把精准扶贫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将扶贫项目与企业经营战略挂钩,牢记“带动一方贫困百姓共同致富”的使命,因地制宜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比如成立扶贫办和扶贫车间,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进山入园言传身教,建立贫困户茶叶收购保价机制,每年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收购贫困村的茶叶,结对帮扶了当地曼吕村、糯有村、纳丙村贫困户1824户7573人,最终帮助3个“人口较少的直过民族”聚居村寨整体脱贫,成为云南省表彰的扶贫攻坚明星企业。

  第三件让我敬佩的是它的古树茶档案馆。

  平素里,人们熟知的通常都是历史文献方面的档案馆,何曾见过如此别具一格的档案馆?我想,为在大山中生长了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做档案,大概这是全国或许也是世界上的唯一。而且,这里存储的不同山头的各种古茶树档案不是几十几百几千份,而是数以万计。

  来到古树茶档案馆,在这个只能隔着透明玻璃观看的密闭空间里,一排排整齐的架子上陈列着来自西双版纳州200多个山寨的30000多种古树茶样本,仿佛走进了那充满鸟语花香的原始雨林,一个个不同年份、不同村寨、不同风味、不同季节、不同树龄的古树茶原料样本,令参观者不得不叹服。

  要知道,这是一项需要投入巨大人力、物力与财力且耗费时日的工作,还需要在国土面积多达19096平方公里的西双版纳逐一寻找。根据2004年西双版纳州古茶树资源普查结果显示,作为闻名世界的茶叶主要原产地之一,全州百年以上的古茶树分布面积达13万余亩,古茶园面积为8.46万亩,所产茶叶具有一山一韵、百山百味的特点,是西双版纳州悠久植茶历史的见证和“活化石”。而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地查访,其难度可想而知。

  今天,我们人人都能十分轻松地在这个室内,风刮不着、雨淋不到、太阳晒不到地观看这些样本,但无法想象雨林人为了这3万多茶叶样本付出了怎样的艰辛。雨林古茶坊董事长樊露告诉我:“实践出真知,这些年我在版纳跑了十万公里,光是越野车就换了3台!”搜集珍贵植物样本建档案,本是相关科研机构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而一个偏居于大山中的茶企却毅然决然地主动担当了这样的重任,如此义举怎能不令人感动?


  正是基于古树茶档案馆的数万种不同韵味的古树茶原料,雨林古茶坊顺理成章地创立了古树茶研发中心,拼配开发出了丰富多彩、滋味各异的古树普洱茶产品,受到了茶叶市场的青睐。

  顺便提醒一下,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古树茶档案馆的意义。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点背景资料。

  2021年的9月1日,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发布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树木状况报告。该报告由全球树木评估(GTA)牵头编写,《世界树木状况报告》汇集了60多个机构合作伙伴的研究成果,包括世界各地的植物园、林业机构和大学以及500多名在过去五年中为树木评估做出贡献的专家。该报告调查了全球60000个树种,发现约有30%的树种目前面临灭绝的危险。这意味着全球受威胁的树种数量是受威胁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总数的两倍。

  另外,由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研究员撰写、在2019年5月发布的一项评估报告及《决策者摘要》,也展示了现代文明对大自然界的伤害。这一研究报告由50个国家的145名专家合力编撰,明确指出全球物种灭绝正不断加速,较过去1000万年期间的灭绝快了数百倍,并且许多物种将在数十年内绝种。《决策者摘要》还列出人类活动导致物种减少的“五宗罪”,其中就有:为城市发展将大量林地夷平,使多种动物的栖息地受破坏;广泛使用化石燃料,加速全球暖化,导致若干物种难以继续生存;污染陆地和水;容许入侵物种排斥原生的动植物。IPBES主席沃森表示,数十年来人类毒害森林、海洋、土壤与空气造成的巨变,对人类社会构成的威胁“至少与气候暖化相当”。

  看到如此触目惊心的调查分析报告,无论是谁都不会不对雨林古茶坊的这一壮举心生敬意。它的的确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对于这些大好事以及取得的成就,雨林人一直很谦虚,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这次在雨林古茶坊与樊露董事长茶叙时,我和其他朋友都不约而同地称赞了雨林,但一向行事低调的樊露当着众人的面认真地对我说:“任老师,我们这十年主要是解决了‘活下来’的问题。”我明白,他说的“活下来”大概是指面对着国内外众多茶企日益激烈竞争、经营非常不易的事。

  不过,在我看来,雨林古茶坊已经排除了千难万难,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得有声有色,相信只要坚持着正确的方向,它未来必定还会进一步壮大发展!(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