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讲述 | 和绍全:老兵,退伍之后是浪花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刘丽慧 2023年03月03日 11:06

  作者:和绍全

  我在驻守中越边境河口的守备4团任团长时,左利军是团里的一名战士。他个子不高,有点清瘦,但是聪慧、刚健、机灵、勤奋。因此,我对他不仅印象深刻,而且很喜欢他。

左利军在云南河口边关当兵
左利军在云南河口边关当兵

  左利军,1969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仁山村一户阿昌族人家。 由于家里困难,读完高中就跟着父亲外出打工,做过砸碎石、扎钢筋、砌砖墙等工作。1987年入伍,来到中越边境,成为成都军区守备4团的一名战士。当时云南边境正处于从战时转入和平的过渡期,左利军在团队当过战士、炊事员、驾驶员、班长,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荣立三等功一次,并多次受到团嘉奖,并于1992年退伍返乡。他在六年的当兵时光里,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又见证了边境和平开放的景象,作为一名战士时逢不易。

作者(左)与左利军在中越界河南溪河畔。
作者和绍全(左)与左利军在中越界河南溪河畔。

  人们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退伍,既是军营生活的结束,也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转折点。接受退伍命令,卸下帽徽、领章,然后与战友们抱头痛哭一场。从此,军人,只是烙在身上的一个印记,此后的人生又面临新的选择。

  退伍后的几个月,左利军一再告诫自己,军人的荣光也好,奉献也罢,都仅仅只是人生一段经历,当前必须快速适应新的身份,追寻新的生活。

  退伍了,左利军怀揣着父亲给他的800元钱,开始四处寻求工作。好不容易有了一份工作,但由于企业改制,他又下岗失业了。回到老屋,一仰头,喝下了一大碗白酒。这一刻,或许只有一醉,才能证明他身上毕竟还有一个老兵的血性。

  几年的时间里,他开过出租车、旅游车,开过餐饮、杂货店,做过装修,做过兰花生意……在岁月的长河中,任凭风吹雨打,他依然那么果敢、执着、干练,敢想敢为,锲而不舍。

  2007年,左利军被大理市城管局聘用为城管队员。从此,他踏进了城市管理的队伍中。这是一项艰苦、危险、复杂、繁重的工作,但左利军在城管岗位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脱下军装,依然使命在肩,家国于心,身上闪耀着绚丽的光环。

  2008年1月15日凌晨,在完成巡逻任务回家的路上,他发现有人偷盗市政设施,上前阻止,与对方博斗。嫌疑人被捕了,可左利军的头部被打裂,缝合3针,出现脑外伤综合征,肩部软组织多处挫伤,被云南省民政厅鉴定为“因战十级伤残”。

左利军(右一)收到锦旗。
左利军(右一)收到锦旗。

  在城管岗位的十年时间里,左利军先后6次抢救市民生命财产,两次与犯罪分子博斗重伤。参与查处的违法违规案件达上千起,为国家挽回400余万元经济损失,群众先后给左利军带领的巡逻队送来5面锦旗。

  2017年,他调任大理市建设百货商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多年来,左利军在见义勇为、抢险救灾、扶贫攻坚、捐资助学,抗击疫情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受到了周围群众的由衷赞扬。他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和各种献爱心活动,多次义务深入到企业、学校帮扶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先后被大理市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大理市商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大理州见义勇为先进集体、大理市“五一劳动奖章”。其个人事迹曾多次在多家媒体上刊登报道。

左利军被授于大理市“五一劳动奖章”。
左利军被授予大理市“五一劳动奖章”。
左利军被授于“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左利军被大理州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服役时,他们忘我训练、不畏艰辛,保家卫国。退役后,他们退伍不褪色,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服务社会。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危险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见义勇为。

  这一切,只因为军装早已穿进他们的心里,责任早已揉进他们的胸膛。无论他们在退役后走上怎样的岗位,经历怎样的生活,他们都有一个光荣的名字,叫“老兵”。

  今天,我讲述的只是我相识的一位老兵的真实故事。我不知道还有多少老兵把最美的青春年华定格在了军营里,焦土上;不知道有多少老兵卸下帽徽、肩章,脱下挚爱的戎装,挥泪走向四面八方。当过兵的人当上将军、军官,回乡后当上富翁或者是地方领导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老兵都归于平凡,当兵平凡,回到地方平凡,平凡到如尘如埃,风一吹就飘散,飘散到每一个角落里,每一个拐角旮旯里。平凡伴随着他们长长的日子,直至老去。平日里他们偶尔一聚,干一杯清酒,道一声“老兵”,背后依然是忠诚的诺言、入骨的军魂,就像枪膛里的子弹,时刻准备着。

  我这辈子四十年的军旅生涯,记不清送走了多少与我曾经并肩的老兵,当我即将退休前送走最后一批老兵时,我与他们也已经渐行渐远了,只记得我们部队的番号,模糊了老兵们的青春容貌。

  退休的日子里,偶尔见到曾经在我部队当过兵的人,有喊我连长、参谋长的,也有喊我团长、司令员的。从老兵们头发的色彩和脸上的皱纹里,我看到了人民军队的变迁;从老兵们对我的称呼里,我看见了自己的军旅轨迹。这是我对岁月最精确的一点点回眸。

战时作者在河口阵地上。
战时,作者和绍全在河口阵地上。

  那一天,我路经大理时,已经五十岁的左利军,带着我到洱海边散步。秋叶黄了,凉风徐徐吹来,浪花哗哗喧腾,在阳光下波光鳞鳞、色彩斑斓,灵动柔美、如诗如画。我站在洱海边,转头看了看身旁的左利军。心想:老兵们,退伍之后不就是化作了一朵朵多彩的浪花吗?

  (写于2023年2月)(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