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蒙自白石岩村:模式多创新 增收不停歇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王旌亚 2023年02月27日 11:26
中新网云南新闻2月27日电(李硕)“我年纪大了,家里的地都是儿子在种,去年种了十多亩黄姜,一亩地能产几千斤,一斤能卖到4块钱。”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芷村镇白石岩村村民古自荣笑着说,现在他在村里的大棚群帮忙管理菌子,一个月能有2700元工钱。

蒙自市芷村镇烟农合作社双台立体棚种植人工食用菌。李硕 摄
古自荣口中的大棚群是芷村镇烟农合作社的烤烟育苗基地,2018年,该烟农合作社在蒙自市烟草专卖局的支持下,投入100多万元资金,建成了4座双层立体式集约化育苗大棚。
大棚群每年用在烤烟育苗上的时间只有三月到五月,余下的时间闲置下来有些可惜。但普通大棚作物种植在时间上与烤烟育苗冲突,或者是病虫害交叉感染难以根治,如何选择适合的经济作物就成了烟农合作社需要解决的问题。
烟农合作社先后尝试了青菜、黄瓜、豌豆、西番莲等作物,都因为不能适应烤烟幼苗的高温生长环境出现植株倒伏、结果率低等现象,产生的经济效益低无法满足大棚利用要求。
2018年,合作社人员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百香果这一产业。百香果具有好高温、生长周期短、市场效益好等特点,大棚群的环境刚好能满足其生长需求。
说干就干。烟农合作社当即引进了一批百香果植株,百香果的生长与烤烟育苗互不干预,且当年就迎来了丰收,在证明“烤烟+百香果”的搭配可行后,烟农合作社开始大批量种植。如今的白石岩村烤烟育苗基地内种植了上千株百香果,年产可达数吨,预计产生经济效益7万元以上。
“现在合作社又探索出‘烤烟+食用菌’的生产模式,年收入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万多元。”烟农合作社副理事长钟云外介绍说,从生产到收获的全过程都请附近的烟农帮忙,除了人工酬劳,合作社创造的收入也会持续投入到为烟农服务中。(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