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云南德宏州突出“保健康 防重症” 扎实抓好边境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王旌亚 2023年01月17日 11:03

  中新网云南新闻1月17日电(叶利民 陈力)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云南省德宏州坚持“保健康、防重症”的原则,坚持多措并举,扎实做好边境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维护边境地区和谐、安宁。

  加强基层哨点建设实现早发现、早救治。在德宏503.8公里的边境线上,共有边境乡镇24个,边境村63个,针对德宏州边境线长、边境农村地区基础医疗条件差,人员居住分散的实际,德宏州在24个边境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了发热门诊,并进行扩容,为更好服务群众创造条件,同时给63个边境村卫生室提供抗原试剂为就诊群众开展抗原筛查,及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通过扩容,边境基层医疗机构的日最大接诊能力由1506人次提高到4419人次,接诊能力提高2.9倍;边境乡镇卫生院开放病床661张,现收治患299人,病床使用率45%,能够满足边境农村地区人民群众就医需求。

  加强药物配备确保边境医疗机构有药可用。德宏州将边境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作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采取“三个一批”的措施即:充分发挥医共体调配作用,积极为边境农村地区医疗机构配送一批,州县在调配药品时,向边境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倾斜一批,鼓励边境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向批发、零售企业购置一批,切实加强边境医疗机构的药品供应,确保边境农村地区医疗机构有药可用,边境农村地区群众有药可买。目前,全州边境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储备“一退两抗”和中药15.9万余瓶(盒),24个边境卫生院和63村卫生室药品均能满足农村群众用药需求。

  加强巡诊确保边境农村地区诊疗能力提升。针对边境农村地区医疗条件差、医疗力量不足的实际,各县市医共体迅速组建巡诊小分队,深入到边境乡镇、边境村寨开展巡诊活动,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培训医务人员,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同时开展诊疗活动,救治病患,芒市医共体派出巡诊小分队到边境乡镇芒海镇、中山乡、勐嘎卫生院驻点指导医疗救治;陇川县派出巡诊小分队深入到3个边境乡镇7个边境村开展巡诊活动,全州累计向边境农村地区派出巡诊小分队15支,深入到24个边境乡镇63个边境村开展巡诊活动,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400余人次,服务群众186116人次。

  加强重症监测、转运实现边境农村地区重症患者零死亡。德宏州各级医疗机构高度重视边境农村地区重症监测,安排村组干部、村医利用网格化管理服务的优势,对边境农村地区的孕产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自身免疫缺陷疾病等严重基础疾病的高风险患者的病情监测的重点人群众以绿、黄、红进行分级标识,对健康档案为黄色、红色的人员纳入监测,建档立卡进行管理,随时关注该群体健康状况,发现情况及时向乡镇卫生院报告,乡镇卫生院切实加强门急诊候诊患者管理,对出现重症及时向县市医共体汇报并组织转诊;州县乡实现120联通互动,第一时间转运、第一时间接收,杜绝了推诿拖延问题的出现,州县两级医疗机构对边境农村地区重症患者开设绿色通道,建立重症患者转入机制,结合医疗机构专科ICU和综合ICU具体运行状况,及时进行调度调配,确保边境农村地区重症患者能够及时收住,得到有效救治。

  发挥中医、民族医优势强保障。在边境农村地区医疗救治的过程中,德宏州充分挖掘中医药和傣医药的潜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和傣医药的优势,积极调动村医、“一技之长”医师、“确有专长”医师、民间民族医师为群众开展中医药傣医药诊疗服务,利用中药包、中药香囊、艾盒等干预方法,组织开展针灸、理疗、穴位按摩、艾灸、刮砂疗法等中医、傣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干预和治疗。同时积极利用坐诊、义诊、巡诊等传统方式和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健康知识和预防要点,重点宣传中医药和傣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预防干预和辨证治疗的良好效果,提醒广大群众,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指导群众日常饮食起居调养指导意见和注意事项。2022年12月以来,各级医疗机构共为边境农村地区667名患者提供了针灸、理疗、穴位按摩、艾灸服务;在18个边境乡镇、51个边境村寨为群众熬制大锅药,受益群众达3.97万人次;共为边境村寨群众提供中药22940副,配送中药60736袋,共服务患者6.3万人。(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