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2023怒江傈僳“阔时”文化节将于20日喜庆开启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刘丽慧 2022年12月17日 16:44

  12月16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召开2023怒江傈僳“阔时”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于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月3日举行2023怒江傈僳“阔时”文化节系列活动。

  怒江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和桂莲,怒江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刘雪松作新闻发布。

  “举办‘峡谷怒江 阔时欢歌’为主题的傈僳‘阔时’文化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升怒江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的有力举措和创新实践。”和桂莲说,今年,怒江州首次将“阔时”节升级为“阔时”文化节,开展“阔时”祈福、文化市集、品牌赛事等一系列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系列活动,把傈僳“阔时”文化节打造成有影响力、全国知名的民族节庆品牌,加快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建设步伐,推动怒江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阔时”为新年之意,傈僳“阔时”节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年一度最盛大的传统民族节日,也是怒江55.4万各族儿女共同欢庆的节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几年,怒江傈僳“阔时”节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综合效益,办出了“名气”,提升了“人气”,鼓舞了“士气”,展示了怒江繁荣发展新气象,成为怒江州走出云南、走向全国、走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展示怒江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对外合作交流的有效平台。

  “每天有活动,每晚有狂欢”。今年的“阔时”文化节,怒江州对历年来傈僳“阔时”节筹办经验和民间习俗进行优化整合,增加互动体验感,拓宽受众参与面,营造全民同乐的浓厚节日氛围,培育文旅新业态,繁荣商贸业,着力将怒江傈僳“阔时”文化节打造成为富有怒江特色、极具互动体验、呈现全新看点的品牌节庆活动,全景式、多角度展现和谐幸福美丽新怒江的现代新生活,打响“峡谷怒江·养心天堂”旅游品牌。

  百业兴昌欣逢盛世,边疆和谐喜接新年。“阔时”文化节期间,在怒江傈僳音乐小镇举行“刀杆祈福”仪式,为全州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地的傈僳族同胞迎新祈福。此外还有“阔时迎新”开幕式、《峡谷怒江·阔时欢歌》主题文艺演出和“怒江峡啦”民族特色美食评比大赛及品鉴会。傈僳音乐小镇帐篷营地同步开展“迎阔时·户外游”有奖消费和民族美食、户外休闲、亲子游玩等活动。

  12月26日起,在怒江西岸、交通小区铜牛广场将搭建“阔时”文化市集,集中展示怒江民俗文化、非遗文化技艺、民族服饰、民族特色饮食,展销怒江草果文化系列产品、怒江咖啡和茶叶等怒江特色产品,展销“阔时”文化节系列文创产品和怒江峡谷农特产品。同时,连续9日开展天天“阔时”狂欢夜活动,举行“摆时”赛歌会,每晚进行大型灯光秀,组织省内知名乐队现场表演,为广大群众提供“阔时”文化节晚间好去处,将怒江西岸打造成为集文化、音乐、美食、美酒、休闲为一体的节日消费市场和网红打卡点,全面提升“阔时”文化节对外宣传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怒江州副州长刘雪松着重就阔时文化节期间举办的“中国交建杯”2022中国怒江皮划艇野水公开赛、“秘境怒江·峡谷骑迹”2022中国怒江自行车跨年邀请赛两个品牌赛事作了介绍。这两个赛事是今年“阔时”文化节的重头戏。

  皮划艇野水公开赛将在泸水市境内开展长距离、短距离和老虎跳挑战赛等,自行车邀请赛则选择了在鲜花绽放的怒江大道和怒江美丽公路绿道开展竞速和体验赛。届时,国内的顶尖皮划艇、自行车运动员相聚怒江大峡谷,领略怒江白水漂流激情,体验“车在江边行,人在画中游”的峡谷奇观。

  在怒江美丽公路小沙坝4A级景区,还将举行2022怒江州“弘武国术杯”第八届少数民族射弩锦标赛暨第九届弩王争霸赛。其间,将举办“阔时”啤酒节,开展上刀山、下火海、射弩、荡秋千、转秋千等传统民俗体育和民俗游艺体验,举办篝火晚会,为广大群众和游客在节日期间增添一个好去处。泸水市三河村古炭河乡村振兴示范点还将举办“迎阔时·健康行”徒步比赛,参与群众走国家步道,零距离体验怒江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成就和新时代怒江农村新风貌、新景象。

  野樱花开阔时到,大美怒江欢乐多。2023怒江傈僳“阔时”文化节除了主举办地泸水市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外,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同步开展傈僳“阔时”文化节系列活动,各地结合当地民俗特色、消费需求、文体旅产业等,推出一县一特色、一县一活动,形成“全州同步、业态丰富、群众参与、热闹喜庆”的氛围,让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和游客朋友都能度过一个喜庆、祥和、多彩的怒江傈僳“阔时”文化节。

  (记者:李寿华/文 怒江傈僳“阔时”文化节组委会/图)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