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普洱:念好“山字经” 唱好“林草戏”
来源:云南网-普洱日报 编辑:洪沂 2022年09月21日 10:51

  普洱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是国家西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和重大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市在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保护力度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持续巩固提升。目前,全市林地面积约5400万亩,森林面积约5000万亩,森林蓄积量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湿地面积均居全省第1位,森林覆盖率74.59%,湿地保护率68.8%,实现了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良好生态。

  落实林长制 实现“林长治”

  构建市、县、乡、村、组五级林长制体系,建立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森林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和“黑名单”管理办法。全市共设立市级总林长2名、林长10名;县级总林长20名、林长112名;乡级总林长206名、林长821名;村级林长1010名、组级林长13779名、网格护林员23863名。建立“林长+检察长+森林警长”工作机制,加强横向纵向的协调联动、沟通配合、资源共享、职能互补,协同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落地生根。比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将林长制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并结合县情、林情特点,制定出台了林长制会议、林长巡林、信息公开、工作述职评议以及森林草原资源管理责任倒查追究、森林资源保护利用“黑名单”管理、“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协作机制和工作考评办法,明确各级林长工作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全力推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造林72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15万亩、营造林540万亩,义务植树5609万株。加大普洱国家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建设,持续增加森林生态福利,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目前,全市有“国家森林乡村”30个、“全国生态文化村”1个、“省级森林乡村”113个。普洱市被列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市,23个单位被列入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生态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绿色发展深入人心。

  走好产业路 做活“林文章”

  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名单,国家宁洱林产工业示范园区、国家景谷林产工业示范园区榜上有名。

  “这是对普洱加快现代林产业发展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诸多工作的肯定。”普洱市林业和草原局林业草原改革与产业发展科负责人说,近年来,普洱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效实现生态与民生相融合,增绿与增收相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统一,让普洱最大的资源优势释放更大的生态红利。比如,思茅区紧紧抓住全市打造“千亿级”现代林产业的契机,做实现代林产业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林板林化发展水平,助推林产业成为工业增长的新支柱;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用好森林资源优势,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抓好林板产品深加工,加快现代林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出一条效益更好、后劲更足、势能更优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亚太森林组织普洱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建立了蒋有绪院士工作站、陆元昌专家工作站、云南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技术支撑平台,培育了“航天”“绿潮”“福通”“卫国”等云南省名牌产品,产品包含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生态板、建筑模板等,注册了一批林业商标,获得了11项专利,品牌价值效应初步显现。

  全市现有林业省级龙头企业28家、市级龙头企业48家;林农合作社520个,其中省级示范社34个。开展林下种植,增加优质林产品供给,全市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达500万亩,涉及林下经济开发公司达75户,专业合作社161个,近26万户农户,50万人从业,形成以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旅游为重点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林农增收人均3483元,生态惠民成效明显。普洱已发展成为云南省重要的现代林产业基地,区域影响力持续增强,全市林产业综合产值逐年增长,2021年,全市林草综合产值达368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245亿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