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9月19日电(王琼)近日,云南省丽江市烟草专卖局“书香丽烟”读书活动小组来到了丽江玉龙书院,和“书香丽江”的讲书人一同走进中国传统生活美学,探寻中国传统颜色的魅力。
活动开始,小组成员首先聆听了“书香丽江”的“讲书人”们讲述他们心目中的中国色彩。“迪奥马面裙以及更多文化挪用案例,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感到愤怒,同时也唤醒了很多人的文化基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懂得保护我们的文化,珍惜我们的宝贵财富。”本期的主理人谈到,很多人一生都在默默坚守中国文化、技艺的传承,没有人传承,就会出现断层的现象。这真的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去喜欢、去了解、去传承与守护……

文化传承,寓于生活
一位讲书人为了活动特意穿了摩梭服装,女儿问她是不是要去跳舞,因为在女儿的记忆里,她每次穿民族服装都是在跳锅庄舞环节。“生活环境不断变化,让孩子多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知识任重而道远。”
之后,该讲书人分享了书籍《钝感力》。主持人问她眼中的钝感力是什么颜色时,她的回答是白色。“因为我觉得不同人会赋予它不同的颜色,而在我这里它是白色的。”在她的理解中钝感力等于留白:“适当地给生活留白,适当地给大脑留白,钝感、松弛有度,你会更幸福!”
传统文化,彰显自信
读书活动中,播放了一段《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纪录片。纪录片中,文化学者郭浩和故宫文创设计师李健明,从近400部与色彩相关的文献典籍中,整理打捞出384种中国传统色,再与96件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最终完成以时间为轴、以文物为依托,展现中国传统色色彩体系的著作。然而每一种中国传统色的背后,都蕴含着中国语言之美。
一位书友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国传统美学更是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国古衣、古物、古器、古艺等等都阐释了中式美学的精髓。“如果说艺术是美的,那传承千年的中式美学更是刻在中国人衣食住行的灵魂。” 这是他对中国中式美学的理解。
另一位书友则将民族与色彩相融合,“我要说明一下我们纳西族的‘纳’很多人误以为是黑的意思,因为纳西族普遍偏黑嘛。但其实‘纳’应该是代表广大、伟大、宏伟的意思。”他认为,中国色彩无处不在,将传统色彩恰到好处的运用到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传承,更是视觉上的一种享受。
一位书友在谈及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时说到:“中国的年轻一代应该肩负起学习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警惕各种形式的文化入侵。”以民族服饰为例,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和汉服,其美感度、历史感完全不输韩服、和服,希望中国的年轻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精神,增加文化自信,让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传承,并且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传播得更快、更广。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活动中,小组成员纷纷表示应当从本质上去理解传统绘面色彩的人文精神,解放思想,迸发积蓄已久的感悟与思考,以色彩自由铺设来表现奔突的主观意念,再造与时俱进的传统色彩思维的生命力。
据了解,“书香丽烟”读书活动将不断创新活动方式,激发烟草职工创新创造的精神活力,激励广大职工锐意进取,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为丽江烟草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