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张发富家用板式烤房新烤出的金黄烟叶 赵娜 摄
中新网云南新闻8月23日电 (赵娜)八月的田野,烟叶金黄,一个佝偻的身影在田间穿梭着,他嘴角洋溢的笑悄悄传递着丰收的气息。他叫张发富,是这片烟田里最特别的存在。“别看他现在七十多岁了,这个老大爷可一点也不服老。当年刚开始推广板式烤房时,他可是第一批响应者呢!”昆明市宜良县北古城镇龙兴村委会密枝山村村长彭保洪说道。
说起这位铁杆“老烟农”,他也常常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负责龙兴村委会的烟站片区职工回忆道:“我们刚开始推广板式烤房那会儿,很多烟农对于这个新设备都是有所顾忌的,担心用不好反而把烟烤废了,但这个老张听完介绍,那可是一点都不犹豫就说他要盖一座。当时好几个年轻点的烟农都一脸诧异地看着他,他又坚定地说了一遍他要盖一座板式烤房,当时也是让我有点出乎意料呢。”

图为张发富家里留下的第一代土烤房 赵娜 摄

图为张发富家里的第二代烤房 赵娜 摄
在这位老烟农的第一座板式烤房完工后正式开始使用时,村子里的其他烟农都好奇地前去观看这位七十岁的老人家是怎么使用这个新烤房的。围观的烟农杨兵对这件事印象特别深,“当时烟站的烘烤主管、烘烤辅导员、土专家都来老张这了,从燃料使用到仪表设置,他们讲得可详细了!烘烤过程中,老张有任何不懂的一个电话打过去,村里的小陈(龙兴村委会烘烤辅导员)就立马来帮忙看了。老张第一炉烤烟出来时我们去看了,金黄黄的,老张当时那个高兴哟!后来我们也就开始用起了板式烤房,真的是方便得多呀!”
以前的老式烤房,烟农每两三个小时就要巡一遍烤房,随时关注温度和燃料情况,一不小心就会把烟叶烤坏,都不敢随意离开。新式烤房摒弃了传统的炭燃料,使用生物质燃料,生物质燃料是以烟杆、玉米杆等废弃物为原料,经粉碎、挤压、冷却、包装等工艺“变废为宝”制作而成的环保燃料。
“过去用煤,烤烟每3个小时就要添一次、清一次炉渣,昼夜不停,真的是又脏又累啊!但这个生物质燃料烤烟方便又干净,控温更精准、操作更简便,不用添煤、不用熬夜,烤出的烟叶品质还更好。像这样子种烟,觉得越来越方便了,就算是我这种年纪大的,再种个好几年都没问题。”张发富说。

图为张发富跟站上职工分享他新出炉的烟叶 赵娜 摄
岁月给这位老烟农留下的除了脸上遍布的皱纹,还有那数十年不曾改变的初心。说起种烟,他的眼里泛着光,总有话要讲,几乎停不下来。“以前种烤烟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呢!我们刚开始种那几年都是自己育苗,从2月份就要开始一直忙忙碌碌地准备着,整个种植采烤周期就长咯,哪里像现在这么省事哟。现在我只要提前整好地,四月中旬合作社这边会把烟苗送来地里给我,方便得很嘞!”谈起现在的烤烟种植技术,这个种了四十多年烤烟的老烟农一脸满足与自豪。现在由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办的专业化漂浮育苗不仅为烟农降低了时间成本,还提升了烟苗的存活率和壮苗率。

图为北古城烟站站长携职工以及密枝山村村长慰问老烟农张发富 赵娜 摄
“这么大年纪怎么还要种烟呀?老张你要不考虑一下别种了……”近两年来,很多这样的话在他耳边出现,可他不听也不答,依旧埋头照顾自己那10亩烤烟。
最近,北古城烟站站长携职工前去慰问老张。老张摸出新出炉的烟叶说了一段心里话。“我已经和这棵烤烟相处了四十多年了,一开始是以它谋生活,后来就慢慢成一种习惯了。要是不种烟了,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好像差了点什么。”老张说,“你对这棵烟付出多少,它就会回馈你多少。这些年我感觉它就像我的另一个孩子,就想好好把它种好、烤好,看到那一片片金黄的叶子烤出来时感觉心里满满的。”

图为北古城烟站站长与老烟农张发富亲切交谈 赵娜 摄
谈到未来的打算,老张说:“现在形势这么好,政府、烟草公司的设施到位,服务给力,只要我种得动的一天,就想再种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