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90后”烟农李晓春:“烤烟+羊肚菌”种植 带动家乡人民致富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刘丽慧 2022年06月06日 11:25

  中新网云南新闻6月6日电 (杨媛)“种烟致富,小康之路”。时下,在云南昆明市宜良县狗街镇槽沟村委会上陶家箐村烟田里,到处都是烤烟移栽的繁忙景象。人们在四月里种下烟苗,期盼着在七八月里收获满仓金黄。田间,一道年轻的身影尤为引人注目,他是宜良佳音烤烟种植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办公室主任李晓春,也是狗街镇为数不多的“90后”烟农。

  情系故园 返乡种烟“承家业”

  李晓春,1994年出生于上陶家箐村。这里土地广袤、土壤肥沃,烤烟是村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李晓春家也不例外。父亲从事烤烟种植二十余年,家里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李晓春从小耳濡目染,对烤烟有着深厚的感情。

  2017年,毕业于云南财经大学的李晓春在昆明找到了一份薪资不错的工作。工作一年后的他,在回家休假期间发现,村里在种烟的几乎都是年纪比较大的长辈,种植技术方面也和他幼时记忆里的大不相同,新的烤烟种植方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回乡种烟,发展农业,改变现状”,这个念头在他脑海里滋生。收假后回到单位上班的他,总会在闲暇时间想起家乡的烤烟。在深思熟虑并与家人沟通后,2018年10月,李晓春辞去工作回到家乡,接过父亲手中的种烟“接力棒”,开启了他的烤烟种植生涯。

李晓春在移栽烟苗。 杨媛 摄

  敢为人先 试用农机“开新篇”

  2019年3月,李晓春受邀加入宜良佳音烤烟种植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担任办公室主任一职,负责处理合作社的日常事务。自此,他正式踏入烤烟种植行列。合作社为李晓春的新思想、新观念提供了实践平台,让他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关于种植方面的新技术。近年来,农机在烤烟生产环节的运用正逐步被推广,起垄机、打塘机、覆膜机、揭膜机、无人机植保等厂家和代理商纷纷找上合作社进行推销。

  李晓春对这些农机很感兴趣,他积极向烟农宣传,鼓励大家尝试让农机到地里进行整地理墒作业。“大家不用担心,今年机械化整地理墒就先从我家地里开始,等你们看了我家的作业效果,觉得满意后再联系我们合作社进行预约。”近日,李晓春自费购买了一台覆膜机到地里辅助烤烟移栽,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机械覆膜吸引了许多烟农,大家开始租借覆膜机到自家烟田作业。农机科技得到了广大烟农的认可,当地的种植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积极探索 寻找致富“新路子”

  烤烟种植只在每年的四月到八月进行,烟叶交售完成后,家乡多数烟农都选择在地里种植青稞。然而,青稞种植收入甚微。如何在烤烟种植空窗期更好地利用土地,让土地价值实现经济最大化,这是李晓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20年初,李晓春在网上了解到“羊肚菌”这个菌种——羊肚菌每年从10月开始种植,次年1月开始采收,历时4个月,种植周期短且刚好与烤烟种植时间错开。羊肚菌每亩的产量在200至400公斤,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市场上有着较好的价格和极高的销量,而且上陶家箐村的气候和土质等条件也很适宜种植羊肚菌。到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后,2021年11月,李晓春在自家地里开始试种羊肚菌2亩。

  一路小心翼翼、精心呵护,今年2月初,李晓春家的羊肚菌迎来了第一次采收,第一次到市场售卖就卖出了200元/公斤的均价。后期开始大量采收后,他利用网络渠道进行零售,单价提高到320元/公斤,而且供不应求。“我去年只试种了2亩,产量400公斤,收入6万元,再加上种植的40亩烤烟,去年总收入28万元,这是我意料之外的数字。”李晓春高兴地说。

羊肚菌种植带来丰厚的收益。李晓春 摄

  村里人看到羊肚菌能带来这么高的收益都跃跃欲试。有了试种的经验,今年李晓春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0亩。据悉,李晓春目前已经成立了一家农业公司,打算通过“烤烟+羊肚菌”的种植模式,带动更多烟农增收致富。

  谈及未来“烤烟+羊肚菌”种植模式的发展,李晓春信心满满地说:“回乡前,我想通过烤烟种植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现在能带动家乡人民,一起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倍感荣幸。”(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