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退伍老兵的家国情怀:“不负组织的重托”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刘丽慧 2022年05月16日 21:26

  中新网云南新闻5月16日电(邓楚瑜)后永兴和妻子张琼珍开的30多平方米的小店里,一侧墙上挂着十余张照片。这些照片中,有50多年前后永兴初入军旅的戎装照,也有这些年他和老战友们的合影。老街坊们因为熟悉情况,到店里买东西时,拿了东西就走,只有新顾客瞟到这些照片时,才会心生好奇。

后永兴和张琼珍。邓楚瑜 摄

在其他人眼中,后永兴的这些照片多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在他心里,却是50多年难以割舍的情结。

  1968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坝心公社(现为坝心镇)海东村,不到十八岁的后永兴做出了一个让父母难以理解的决定:报名参军入伍,理由是“男儿就应当保家卫国”。

  一番工作下,父母勉强同意。这年,后永兴的妹妹刚出世,两个弟弟也还半大不小。

  入伍后,后永兴所在部队开赴援越抗美前线。为了做好保密工作,直到部队撤防时,后永兴的父母才知道儿子上了战场。当兵第二年,后永兴在前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3年3月,退役后的后永兴回到了家乡,在公社里当了一名办事员。人长得帅气,又当过兵、篮球打得好,数年后,后永兴认识了张琼珍,两人一见面就对上了眼,谈婚论嫁的事水到渠成。

  平淡的日子,在1979年被打破。

  彼时,保卫祖国南疆的战斗打响。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坝心公社按上级要求火速组建了一个支前民兵连。一百多人的支前民兵连,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42岁,谁担任连长带领他们赶赴前线,组织把目光投向了后永兴。

  “永兴,你上过前线,又是党员,组织再三考虑,你是适合的人选。”公社干部对后永兴说。后永兴没有半点犹豫,当即受领了组织的重托。

  消息传到家人耳中,母亲不干了,抹着眼泪说:“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怎么办!”张琼珍也满是不舍:他们的儿子,刚满1岁。两年前,后永兴的父亲走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后永兴知道肩上担子的分量。

  国家与小家之间,后永兴选择了前者。冒着枪林弹雨,他和战友们在出色完成任务后凯旋,他也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

  1989年,回归平静生活的后永兴继续在公社里做事,张琼珍则开起了一个小杂货店。为了补贴家用,张琼珍向当地烟草部门提出申请,成为了一名零售户。

  小店开张初期,同行寥寥无几,周围一大片区域仅有这个杂货店,一来二去,两口子和街坊打得火热,小店也成为了乡亲们购物的首选地。

  开店头几年,一些街坊的日子还过得紧巴巴,到店买东西时,赊账是常有的事。一些人的记性不好,赊了账,时间一长就忘了。后永兴和张琼珍也不追问,总是一笑而过:“百八十元的东西,莫要挂在嘴上。”

  小店门口有株粗壮的大叶榕树,伸出的树枝像把大伞,是乘凉的好地方。为了方便街坊们,后永兴在门口放了把藤条长椅,以及40多年前自己动手做的一张木质小圆桌。退休后的生活,他过得踏实。

  小店墙上挂着的两张照片,看后不经让人感慨:一张是后永兴带领支前民兵连出征前的合影,另一张是前两年他和老战友们的留念照。“当年一个个还是小伙儿,现在都成了老头子了,时间过得快嘞。” 后永兴说,现在回过头看当年,他没有辜负组织交给他的重任,“一百多号人,整整齐齐地上前线,又整整齐齐地回家,多好!”(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