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扎根在古茶树王国的茶学教授——访古茶树专家蓝增全教授
来源:西南林业大学 编辑:王旌亚 2022年05月10日 16:04

  “中国是茶的故乡,学茶、研究茶、传播茶文化我们义不容辞,今后我们还应该在科技前沿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有更大的支撑,未来任重而道远。”刚荣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第二批“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称号的蓝增全教授,面对笔者如是说。

  此次约访前,几次遇见蓝教授的场景都是他在为参观者介绍“世界茶树原产地古茶树资源展”,每次他都如同一位古茶树的老朋友,如数家珍地介绍这些古茶树和当初的调研经历,兴许茶文化已经深植于他内心,并外化于形。

  人物档案

  蓝增全,1963年生,广东梅县人。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秘书长、云南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秘书长、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重点茶产业专家组古茶树保护专家。蓝增全老师一直奋战在茶树资源保护、茶业科学研究、茶产业发展、茶产业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直致力于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态(森林茶)茶园建设、古茶生态研究、茶根文化研究以及茶产业的可持续与利用发展研究,坚持无偿转移转化科技成果10余项,在云南省民族地区,特别是在大关县、昌宁县、南涧县等20余个县市区的茶企茶农和山区群众经济增收、意识培养、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不愿意到默默坚持

  爱源自于坚守。当问到本科为什么会选择茶叶专业时,蓝教授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特别不愿意,心里面一肚子的委屈。”原来,他参加高考的那年正值高考恢复第三年,他没能被心仪的专业如愿录取,而是被调剂到茶叶专业。当时很不情愿读这个专业,在班主任的开导下,同时考虑到免费就读能减轻家里经济负担,于是他就勉强去读了。

  大学四年中,一开始他对这个专业并没有特别的兴趣,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品尝到了一种令他耳目一新的茶,一片小小的茶叶竟有这么多的学问,带着好奇,他开始慢慢对茶产生了兴趣,算是与茶正式结缘了。在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西双版纳州科委(现科技局)工作,工作五年后进入西南林业大学从事管理工作。即便本职工作再忙,事务再多,蓝教授仍时时刻刻挂念着他的专业。“作为一所林业大学,应该在茶产业中有一席之地。过去,我们没有过多地关注茶产业为地方经济服务这件事。但是,学校地处产茶大省——云南,怎能对茶产业不闻不问?”

  也许是他多年的默默坚持,也许是他对茶专业的宣传与传播,2017年,学校加大了茶研究的力度,积极促进古茶树相关研究的开展。他终于如愿以偿、专心致志地做茶专业。当旁人都说蓝教授“出道”晚了,他笑着摆摆手说:“任何时候都不晚,只要我爱做这个事情,什么时候来做都不晚!”

  从教书到育人

  做好“经师”、做成“人师”,蓝教授快乐地行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乐此不疲。他说:“教书育人和我们的校训‘树木树人、至真至善’是一脉相承的,实际上教书育人就是一种传承。”在这条路上,他一直坚守着“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把优秀的人类文明传承下去”的信条。

  授课时,蓝教授通常会把问题抛给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他的课一般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他会让学生们找一个其他大学的同专业与自己的专业进行对比,分析出两者的异同点,然后让学生结合PPT说说我们自己专业的特色。他坚信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有西南林业大学的烙印,毕业后才能在社会上有他的优势和一席之地。

  蓝教授“出道”晚,所以带的研究生并不算多,但学生们一届接着一届传承,关系融洽互助。他们笑把团队称为“蓝精灵家族”,而蓝老师就是这个家族的大长辈。和蔼、认真、温和、沉稳是学生们对蓝老师评价最多的词汇。

  陶燕蓝老师是蓝教授团队的骨干之一,同时也是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她与蓝教授的结缘是在2007年就读本科时的第一堂课上,蓝教授为人温和儒雅、课堂轻松的氛围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于蓝老师,她讲到了一个词“平等”,并提到:“每一次和蓝老师一同乘坐电梯,不管是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蓝老师都会热心地问每一位老师或者同学要到哪个楼层,并帮他们按楼层按钮。他真诚地对待身边每一个人,没有任何架子,对每一个人都很平等....。。”她接着说:“蓝老师还特别善于分享他的研究思路和想法,因为现在团队人手紧,蓝老师就希望吸收学校所有的力量,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好。他就会利用午饭等空档,和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探讨交流,想通过融合社科或自科各个学科的资源和力量,来参与古茶树研究,把这个平台做好。”

  关于蓝教授,陶燕蓝想说的还有很多:“每次跑野外调研,都是长途跋涉、舟车劳顿。很多地方需要徒步,最久的徒步要往返六个小时,短一点的一两个小时。比如采标本、爬树,老师都会亲力亲为。每天考察完回住处时都特别晚了,但采的标本都得当天压好、登记记录好,所以通常会工作到凌晨一两点。这时候蓝老师都会和我们一起压标本,他睡得比我们都晚,第二天又是起得最早的....。。虽然整个过程很辛苦,但是他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诠释着‘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的西林精神。”陶老师用一句话评价了蓝教授:儒雅的学者、朴实的智者、随和的长者、执着的践行者。

  李法营是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南林大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也是“蓝精灵家族”中的大师兄。说到跟着蓝老师的学习经历时,他表示很幸运,说:“我们现在常说‘工匠精神’,这个词我觉得放在蓝老师身上很恰当。他这么多年一直自己默默坚持做茶研究,很不容易的....。。我们学茶、用茶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或理念在慢慢内化到日常言行。跟着蓝老师学习的这些年积累了丰富的经历,遇到困难心态也变得平和,每一次只要遇到困难,大家都有信心去解决和应对。”

  2019级研究生陈洪宇即将毕业,回想起刚入学时跟随蓝老师到千家寨考察古茶树的画面,他说到:“2019年11月份,蓝老师带我们去普洱市镇沅千家寨考察古茶树。想进入保护区得步行,而步行的整个过程是从海拔大约1000米的地方爬到2600米左右,整个都是步行楼梯。这个路程很艰辛,当时我都有点儿坚持不了,但蓝老师一直很坚持,他的这种精神让我印象深刻。”

  同为2019级的研究生侯天幸回忆起第一次见蓝老师,记忆很深刻的是当时一见面,蓝老师就亲自泡了一杯茶。在他眼中蓝老师既和蔼可亲又温文尔雅。通过两年多的接触,她也慢慢受到蓝老师影响和熏陶,她说:“我以前遇到事儿挺着急,跟着老师学习后就觉得,什么事儿都不是事儿了,只要坚持,问题总会迎刃而解。老师每个月都有好几次出差,工作强度特别大,每次出差都要爬山,而且需要起早贪黑,是什么让他乐此不疲?我觉得是他对古茶树有着一种很特别的、甚至是痴迷的热爱。”

  朱昱璇是2021级研究生,她观察到:“每一次有人来展馆参观的时候,蓝老师都会用两个多小时把整个展馆完整地讲述一遍,我跟着边听边走,都觉得有点站不住了,但是老师讲得特别认真。虽然每次内容都类似,但是每一个细节他都会给来访者讲到,每一次又会有新的东西穿插。”她接着说:“蓝老师是一个特别有想法的人,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个讲座上,有同学提出疑问:‘我们这里的标本为什么都不是绿的?’老师就鼓励那个同学去研究。蓝老师对学生很尊重,对细节很关注,也很愿意去创新和接受新的事物。”

  从茶研究到茶文化

  古茶树归属于林草部门监管,而且从全中国古茶树的分布上来看,云南省占有95%以上的古茶树,而中国的古茶树又是世界的古茶树。作为林业大学,如果要为地方经济服务,那么古茶树研究就是西南林业大学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正是因为学校领导对古茶树资源的前瞻性布局,也因为蓝教授团队几十年的实地考察和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才使学校“世界茶树原产地古茶树资源展”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系统展示中国古茶树资源的展馆,能够系统展示中国古茶树资源的分布格局、典型古茶树和古茶树生态系统,在资源保护、文化蕴涵和传播、生态文明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

 [1] [2]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