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2月16日电(邓楚瑜)屋子两侧各放着一组玻璃矮柜,里面陈列着数把造型各异的四弦琴,正对大门的黑板上,用粉笔写着四弦琴演奏的入门知识……坐在古色古香的文化传习所里,抱着一把颜色泛黄的四弦琴,阿进旺弹奏出的曲子时而铿锵有力,时而委婉动听,似要把心里的高兴劲儿都用这细细的琴弦表达出来。

阿进旺(左)在文化传习所里演奏四弦琴。邓楚瑜 摄
这里,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哨冲镇邑堵村委会曲左村民小组。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海菜腔与彝族烟盒舞传承人、四弦琴演奏及制作大师阿家文的次子,阿进旺的四弦琴演奏技艺深得父亲真传,十里八乡名声在外。
而眼前这位四弦琴演奏大师,在4年前还是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3年,因筹措两个上大学女儿的学费,阿进旺欠下了8万多元借款,这让本不宽裕的生活更加拧巴。这一年,阿进旺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阿进旺也想过外出打工,但无奈年龄偏大,且除了演奏四弦琴以外,再无一技之长。一边是两个孩子的学费,一边是自己和老伴的日常开销,这个过了大半辈子穷日子的彝族汉子愁上心头。
转机发生在2015年。这一年,按照红河州委、州政府部署,红河州烟草专卖局挂钩帮扶包括曲左村在内的2个村委会、13个自然村,从此,阿进旺一家的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红河州烟草专卖局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在对挂钩帮扶的19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基础上,以户为单位制定了精准帮扶计划。结合阿进旺一家的耕地面积和劳动力等因素,扶贫工作队为他家开出了“药方”,建议走多元化发展的路子。
在逐户开展精准帮扶的同时,红河州烟草专卖局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670余万元,对包括曲左村在内的13个自然村实施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素质提升、村容村貌整治、人居环境改善等帮扶项目,让乡亲们不仅甩掉穷帽子,还要稳住好日子。
2018年上半年,顺利脱贫摘帽的阿进旺在红河州烟草专卖局扶贫工作队和当地相关部门支持下,在曲左村组建起了一支四弦琴文艺队,利用农闲时间传授四弦琴演奏技艺。目前,四弦琴文艺队有60多人,其中年龄最小的12岁,最大的73岁,让这一延续数百年的文化瑰宝,有了新的传承。

曲左村文化传习所外部。邓楚瑜 摄
此前,四弦琴文艺队只能去村里的公房上课和排练,很不方便。去年,红河州烟草专卖局与当地相关部门共同出资,将村里一所有上百年历史的老屋修缮改造为文化传习所,解决了四弦琴文艺队无固定传习地点的问题。
现在,阿进旺的两个女儿已大学毕业,都在昆明安家立业,他和老伴在家里种地,一年能有近4万元收入,老两口的日子过得安逸。
春节期间,阿进旺的时间排得满满:白天干农活,晚上到文化传习所教琴。寒假还未结束,学琴的孩子们比平时多出不少,他得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带出更多的四弦琴传承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