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如何实现智慧化
来源:春城晚报 编辑:王旌亚 2022年01月25日 10:15

  绿色发展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最鲜明的底色,科技创新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现代农业产业化、绿色发展理念、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如何在智慧化道路上跑出“加速度”?政协委员们纷纷出谋划策。

  现状

  科技创新

  为农业企业转型升级加足马力

  响应新时代、新技术的召唤,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迈开了智慧化发展的步子,田间地头涌现的新鲜事越来越多,数字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云南农业企业在科技尝鲜的道路上努力奔跑。

  依托数字化冷链物流和溯源系统,云南自然之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物茂那化蔬菜基地的有机蔬菜从田间地头直通粤港澳大湾区,24小时就能送上老百姓的餐桌。同样,作为云南有机蔬菜行业的主力军,云南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紧锣密鼓建设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涵盖物联网信息中心及示范数字农场。通过智能化的可视化展示系统、环境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土壤环境检测系统、田间虫情测报系统、区块链溯源平台等,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防治病虫害、保障蔬菜品质和安全性。

  云南作为全球三大花卉主产区之一,鲜切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并拥有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大的鲜切花交易中心,云南花卉产业大产业格局已经形成。花卉科技创新“云南模式”领跑全国,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云南丰岛花卉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强健说:“通过数字技术,我们可以将水、肥、温度、光照时间控制得更精准。”通过这样的“时间艺术”开展反季花卉种植,可以满足年宵花市场供应,从而带来更多的收益。“盒马花园”作为行业里首个拥有完整供应链的新零售鲜花品牌,打通了“产地仓—销地仓—门店—盒区房”的全链路,实现了每天从云南往全国的鲜花直采和直发。

  蒙牛集团西南高原特色奶业全产业链项目全面体现智能制造,采用当前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及领先工艺,在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方面遥遥领先,为我省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打造了新路径。

  委员声音

  做强产业 真正用大数据支撑

  “不能看到几个偏僻的山村,就说云南的农业落后。事实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有一定的地位。”省政协委员、云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原院长盛军说:“在谋求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上,云南人首先要树立‘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自信’。”

  盛军说,智慧化农业是一个时代的特征,通过最新的技术手段和平台工具的应用实现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但智慧化农业无法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大量的基础工作和投入。云南农业大学8年来,累计投入8500多万元建设的云南农业大数据中心,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智慧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路,农业与生物资源大数据、农业市场信息价格指数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等都突出市场指导性和服务性,引领着云南智慧农业发展。

  盛军认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要实现“做得好”“卖得好”,就需要智慧化技术和平台贡献新的“智慧”,通过精准的市场分析和客户画像,以客户喜闻乐见的方式做有的放矢的市场营销,真正用大数据支撑,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农业现代化 核心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省政协委员、云南省乡村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春山表示,要推进云南农业现代化,产业兴旺是基础,核心就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云南立足多样性的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特色绿色农业产业,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成果丰硕。农产品畅销国内外,出口额连续多年稳居我国西部省区第一。全省农业产业化不断壮大,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显,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赵春山指出,我省规模较大的生猪、肉牛、蔬菜、坚果、水果等产业,仍主要依靠销售初级产品,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链条短,附加值低,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在品种研发、技术推广仍有短板;市场开拓力弱,推广营销人才不足,农产品电商有增长,但在全国占比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上仍需发力。赵春山认为,云南应牢牢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老铁路开通带来的历史机遇,借助跨境电商的优势,抢占先机,将云南更多高质量的优势农产品推向区域范围,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同时,将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与绿色有机认证相结合,做强做优绿色产业,让云南的好产品得到实实在在的溢价增值,进一步引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扩大市场 要制定地方特色食品标准

  省政协委员徐国功呼吁制定地方特色食品标准,将云南各地绿色食品中所具有的特色与该标准相融合,为云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制定该标准不仅有利于云南绿色食品“走出去”,也有利于云南绿色食品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有效提升云南绿色食品的市场竞争力。

  徐国功建议,各地政府对本地特有的绿色食品进行统筹规划,制定政府、社团、企业等各个层面的标准,将各地绿色食品的特性,与标准真正地融合,让标准赋能特色,特色引领标准,标准、特色互融互建,促进广大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代表声音

  开远

  将建西部地区首个垂直农场

  开远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一个以花卉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园区。目前,园区正在打造“数字花卉”全产业链平台,已接入近3年的产业数据和三维地理信息数据,以及8家知名企业的品种、产销、温室物联网、作物种植等数据。

  “数字花卉”全产业链平台将根据气象资料进行预见性指导,达到控制水肥、防暑避寒的目的。在产业融合方面,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大等院校深入合作,积极开展菊花种源研发,实现数据积累对研发的反向指导。

  省人大代表、开远市委书记孔劲松说,从规模上看,开远的花卉种植规模不及省内一些地区。所以,从种源研发上发力已成重中之重。

  从2021年3月开始,开远的数字花卉农业模型架构和基本数据采集已经实现,算法也在不断优化中。开远准备搭建“数字水稻”全产业链平台,探索实现水稻的智能化种植。今年下半年,“数字花卉”全产业链平台将基本搭建完成,“数字水稻”的构架也将开始搭建。

  此外,占地1500多平方米、共5层的垂直农场也将在春节后开建,这个智能化车间将生产蔬菜、水果。这种技术在寸土寸金的地方非常适用,也代表了今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建成后将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垂直农场。

  文山

  依托蓝莓产业发展特色农业

  省人大代表、文山州砚山县委书记何昌娥介绍,云南莓隆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蓝莓现代产业园落户砚山并一步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让“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不再停留在概念上。

  蓝莓现代产业园采用进口“基质栽培”模式,也就是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智能温室技术来为植物生长打造一个“离开土壤”的智慧生长平台。

  “用智慧化、工厂化的方式来做农业。”何昌娥说,用这样的方式培育的蓝莓,产量是土壤地栽的3倍,产出量高,收益多。云南莓隆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第一年,光卖蓝莓就有8000万元的收益。”何昌娥实地了解基地运作过程后,预计到2030年,蓝莓现代产业园总投资将达12亿元,每年产蓝莓鲜果12000吨,产值14亿元,每年可实现劳务用工45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劳务收入5000万元、土地租金收入1500万元。

  依托蓝莓,砚山县物流服务、农业观光旅游业将联动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