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1月13日电(王淼 张元)走进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文山复烤厂仓储分选棚,烟框堆放鳞次栉比,工人工位排布整齐,一片片金黄的烟叶在分选工人们的手中松散、定级、分类、装框,有条不紊地进入下一个工序。

分选现场 王淼 供图
自行业提出重点品牌原料均质化复烤加工要求以来,文山复烤厂一路求索,逐步建立起原烟收储“两分两判”、烟叶分选“三关三审”、配方投料“多管齐下”的“两分一定法”均质化分选模式。
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如何打造均质化分选模式的“升级版”,更好保障原烟的纯净度和均匀性?即使硬件条件受限,文山复烤厂也从未停下思考和实践的脚步。
“目前,人工经验型管控仍然是均质化加工过程控制的主流模式,用好人工分选和投料批次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加工过程的受控程度。”在文山复烤厂副厂长何建勇看来,“升级”之道,依旧在于提升过程精细化管控水平。
一尺之棰,日取一半,万世不竭。文山复烤厂受到自然界物质无限可分性这一特征的启发,持续从组配投料和批次管理上精准发力,具有文山复烤特色的“2n”(2的n次方)工作法应运而生。
“原烟入库时,我们的质检员根据来料情况,运用感官对烟叶的部位和颜色进行初步分类。保证同客户、同等级、同类型的烟叶在相同时间、进入同一分选棚进行分选。”据生产技术室主任杨汉勇介绍,文山复烤厂在收储环节采用感官预判法合并烟叶“同类项”,为后续精细化分选打下坚实基础。
初分完成后,按照以往的分选惯例,分选工只需根据叶片部位的高低和颜色的深浅将烟叶分为纯度较高的A类和含有杂色的B类两个类别即可。但是,为了保障选后烟叶质量的均衡性,文山复烤厂要求质检员再对这两个类别进行细分。
“你们看,虽然它们都是C3F(中桔三)的A类烟,但是这框烟叶的部位偏下,颜色比较浅,我们就将它们定为A2;而这框的部位适中,颜色也适中,就定为AA;像这框部位适中,颜色偏深的烟叶,则定为AB。此外,还有A1、A2、AX等多个类别。”仓储分选车间分选班长王芳指着分类堆叠、整齐划一的选后烟框介绍,“有时候,同一等级的烟叶最多可以细分出7种不同的类型。虽然分起来繁琐,但好在我们的工人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一想到还能为除杂保香做点贡献,大家干劲十足。”数十载的积淀,文山复烤厂锻造了一支专业化的分选队伍,在提高分选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烟叶分选夫妻档 王淼 供图
细分完成,生产技术室根据烟叶的入库时间、产地、品种、选后类型、烟碱值等多种因素细化配方方案,让进入生产线的原料基本实现同质化。
“其实,我们和文山厂签订的分选协议中并没有明确要进行多个类型的细分,是文山厂主动优化分选模式,力求为我们提供最优质的均质化分选服务。”广西中烟驻厂客户徐茂华对文山复烤厂提供的超值服务给予高度认可。
“在铺叶投料环节,我们根据烟叶外观特征和烟碱值高低进行搭配,让台位横向、纵向交叉配比,均匀分布各类型烟叶,确保多产地、多品种、多等级的大配方实现精准混配。” 同时,文山复烤厂对铺叶摆把工位进行合理的“排兵布阵”,让2n工作法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021年烤季,文山复烤厂加工完成的44个批次中,40个批次达到优秀指标,优秀率90.91%;装箱水分变异系数平均值1.85%;成品片烟烟碱变异系数平均值2.87%。这些稳中趋好的对标数据,便是文山复烤厂均质化分选模式和生产过程管控取得实效的有力证明。
成绩值得肯定,但困难同样不容忽视。
与硬件设备先进、周转库容充足、分级设施配置齐全的先进复烤厂相比,文山复烤厂更多的是基于人工经验对原料的均衡稳定性进行管控,整个均质化加工的组织、管理、保障难度较大。
2021年4月,易地技改项目正式启动,文山复烤厂结合项目建设,有针对性地优化布局,逐步补齐基础设施配套短板,让软件不软的同时,硬件也同样过硬。
“我们将以易地技改项目为契机,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搭建起从批次投料原烟到单箱成品片烟的完整加工信息链。并在关键环节、关键工序上完善工艺布局,加强环节控制,坚持稳流量、低强度、弱处理、强控制的工艺思路,重点提升分类加工、多级除杂、精确投料的控制水平,充分满足工业客户均质化的加工需求。”对于如何让均质化加工模式优化升级到3.0版本,文山复烤厂厂长孙洪江充满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