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沧源:佤山奏响幸福歌
来源:云南网 编辑:王旌亚 2021年12月14日 09:49

  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切实担负着维护边境安全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成效明显;

  612个党组织10662名党员学在前、想在前、干在前,成为佤山发展的顶梁柱和主心骨;

  34个民族休戚与共、水乳交融、共同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是新中国成立时的1276.5倍,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作为革命老区的沧源佤族自治县,生态良好、风景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是阿佤人民的幸福家园。这里,回荡着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领奏

  文化铸魂汇聚新动力

  隆冬时节的沧源县山欢水笑,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始终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三好”示范县创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1934年的“班洪抗英”镖牛盟誓,佤族先辈喊出了“佤族汉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的誓言。新时代,阿佤人民发扬团结奋进的优良传统,切实增强“五个认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阿佤山区,烙刻在每一位阿佤人心中。

  20世纪的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唱出了阿佤人民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心声。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更加坚定了阿佤人民学习贯彻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沧源县把佤族人民崇尚自然、敬畏自然,开放包容,公平正义的文化内涵与“班洪抗英”“班老回归”“班洪四大嫂”等革命历史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进行深度挖掘提炼,形成可学习、可推广、可借鉴的佤山精神。

  坚持抓好理论武装,让干部群众时时感悟回信精神,设立“8·19”回信纪念日,建立10位老支书终身宣讲重要回信制度,发布新时代佤族族训,真正把“三个心向”融入到每一名干部群众的血脉和灵魂。

  “规划建设佤族博物馆,建设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全力创建全国一流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基地,成为文化铸魂的主旋律。”沧源县委书记杨志厅介绍。

  沧源县汇聚起精神的强大正能量,树立起“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接续奋斗。

  沧源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解决“人”的问题,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短板。从干部和群众两支队伍入手,健全选拔任用、培养管理和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培养一批好干部。坚持农民职业化方向,实施现代化农民培训工程,全方位对农民进行实用职业技能培训。二是解决“物”的问题,以资源整合利用激发乡村发展动能。将土地、山林等资源的经营权集中到村集体或合作社,实现资源利用集约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将扶贫资产确权登记到集体,由集体统一管理和经营,充分发挥资产效益。三是解决“管”的问题,以乡村智慧化管理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三治融合”,以自治为主,探索城乡治理新模式,搭建“数字沧源”基层治理综合平台,建立一部手机远程管理和运用机制,逐步实现“一屏观全局、一网管全域”。

  独奏

  绿色发展呈现新魅力

  立足资源禀赋,以绿水青山为形、以乡愁乡韵为魂,沧源县按照国际、高端、现代的标准,以田园综合体为抓手,着力打造世界佤乡乡村振兴示范园,为建设好生态家园锻造新样板。

  对标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6个方面18项指标,立足23个沿边行政村(社区)优势特点,沧源通过成立一个领导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一个规划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构建一个路网体系,打牢致富基础;筑起一道稳边防线,强化守边固边;发展一批致富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建设一批旅游乡村,推动多元发展;打造一批试点人居,提升人居环境;抓好一批党建示范,突出党建引领的“八个一”工作法,绿色发展步履更加坚实。

  班坝村依托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位优势,紧紧围绕旅游八大要素,按照乡级平台公司+村党组织+旅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村集体经济分配机制,确保公司、村集体、农户共同受益。目前,班坝自然村南滚河蜂蜜加工厂加工蜂蜜20吨,实现产值200万元;竹笋加工厂加工笋干20吨,实现产值104万元;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出栏生猪200头,实现产值43万元;经济林果产业基地、四大嫂饭店二店实现经营性收入82万元。

  以烤烟、稻谷、油菜等连片区域化种植为基础,沧源县充分做活勐董河水文章,引水入村、引水入田园,打造村庄、田园与河道交相辉映的田园美景。勐董、勐角和勐来3个乡镇一体化发展雏形初显。

  以司岗里崖画谷为核心,以打造世界级健康生活目的地为目标,按照AAAAA级景区建设标准,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围绕享田园、游长廊、探秘境、观崖画、沐农场、忆乡愁六大板块,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提升景区品质品位,形成山、水、林、田、湖、村落和谐统一的世界佤乡乡村振兴示范园。

  合奏

  园区建设激发新活力

  沧源与缅甸北部山水相连,世代比邻而居,胞波情谊源远流长。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辐射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沧源主动作为、先行先试,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强化对外合作交流,深化双边发展合作,坚持区域一体发展解决长远问题。站在新起点上,临沧边合区永和园区、肉牛产业联动发展园区应运而生、破题开篇。

  临沧边合区永和园区按照内外联动、岸城一体、三产融合、共同发展的总体思路,参照跨境经济合作区模式,在双边共同打造境内、境外两个园区,承接国内产能转移,探索生产“在外”、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内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境外生产、境内结算。

  其中,境内园区规划金融结算、企业科研、仓储物流、综合配套服务四个中心,布局国际旅游服务集散区、查验货场及保税物流园,打造第五代国际陆港;境外园区布局轻工产业、新型工业、文化旅游度假三大产业园。

  目前,双边建立了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共同制定入园标准、确定入园企业,共同设计、开发、推进园区建设。其中,境内园区完成规划编制、土地林地报批和主功能区三通一平等工作,完成投资0.92亿元;境外园区第一批10户企业完成境内注册、境外生产线建设,完成投资10亿元,有4户投产运行。

  项目建成后,可入驻企业110户以上,每年向中国出口产品货值达160亿元以上,将推动双边走出一条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全省国际产能合作、跨境经济合作、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境外地区肉牛资源十分丰富。为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双边多次会晤会谈,计划采取境内企业+境外企业的合作模式,积极争取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共同打造肉牛产业联动发展园区。园区由企业自行投资,重点在境外设立集散中心并规划建设隔离检疫场和集中饲养基地;在境内规划建设肉牛隔离检疫养殖场,布局进口专用通道,打造肉牛产业发展园区,配套冷链物流中心,实现肉牛屠宰、精深加工和青贮饲料、有机肥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