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春城绚烂绽放
来源:云南统一战线 编辑:王旌亚 2021年09月24日 09:28

  讲述人:杨皕(昆明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

  昆明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会城市,是全国省会城市中辖民族自治地方最多、世居民族成份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第二的城市,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2015年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不忘嘱托,牢记使命,立足昆明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抓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融荣与共、同心同行,不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旅游景区”“进基层政法单位”“进军营”“进医院”等“十进”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进区域、融进行业、融进工作、融入日常生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9年,昆明在省会城市中率先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个来自禄劝法院的创建案例。

  禄劝县是昆明市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居住着彝、苗、汉、傈僳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数的33%。禄劝地处乌蒙山区、金沙江畔,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4%,这里地形地貌复杂,最高海拔(4247米)与最低海拔(746米)相差3501米,可以说是山高坡陡谷深。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里很多地方不通公路,因为行路难,法院的同志送一张传票有时要走一天半的路程。老百姓接到传票,又要走很远的山路应诉,这既给老百姓增加了负担,又降低了办案效率。遇到雨雪天等极端天气,陡峭的山崖、湿滑的路面更是给群众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此外,在司法诉讼、纠纷调解、法律宣传中还存在因语言沟通不畅制约法官和人民陪审员功能发挥的现象。针对这些情况,禄劝法院积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因地制宜探索出“背着国徽去开庭”“双语法官”“法官工作站”等服务方式。

  一是“背着国徽去开庭”把法律的公平正义送到彝乡苗寨。为减轻群众诉累,禄劝县法院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庭审方式——法官们背着国徽、携卷下乡、就地办案。他们跋山涉水来到村村寨寨,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枚国徽、一条横幅、几张桌椅,组成了露天的巡回法庭。从此,有庭审的地方,就有国徽的“身影”,有国徽的地方,就有法律的公平正义。

  二是“双语法官”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为了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同胞的诉讼权益,禄劝法院积极探索双语在司法中为各族群众提供诉讼帮助的有效作用,组建了知民俗、懂传统、解民情的双语审判人才库。8名双语法官和32名双语人民陪审员将法治文化和理念与民族文化相融合,推行双语调解、双语审判,用少数民族语言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司法实践中践行公平正义。

  三是“法官工作站”把法律服务送到千家万户。禄劝法院在乡镇、街道创新设立“法官工作站”,将诉前工作前移至基层一线。结合相关工作重点,每月定期开展“法官工作日”活动。例如,在乌东德水电站工程的移民搬迁工作中,禄劝法院到淹没区的村组中开展法律宣讲,为国家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移民群众顺利搬迁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

  通过“背着国徽去开庭”“双语法官”“法官工作站”等一系列措施,禄劝法院把法庭开到各族群众家门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各族群众家门口,把法律宣传服务送到各族群众家门口,切实增强了各族群众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村民们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很感动啊,这些法官会说本地民族话,他们背着国徽来帮我们打官司,调解纠纷,着实好啊!”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禄劝法院只是众多昆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案例中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昆明已成功创建各级各类民族团结示范单位2154个:官渡区和平路社区自创“民族团结地图”串联千家万户;呈贡区“两馆一街区”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分布在主城五区的“融荣与共实践中心”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新设立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守好新时代民族团结生命线,与4个兄弟州(市)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互鉴互促……我们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做到了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切实把党的民族工作制度优势转化为边疆民族事务治理效能,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一曲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心灵共鸣的和谐乐章。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始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始终坚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始终坚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全市民族工作呈现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局面。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认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在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进程中,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听党话、跟党走,画出最大同心圆,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春城大地绽放得更加鲜艳夺目。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