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纳西古村又逢春
来源:云南网 编辑:洪沂 2021年08月17日 09:27

  8月,正午的阳光穿过枝头,仍带着烫人的暑气。然而,在海拔达到2500米的丽江市永胜县松坪傈僳族乡下啦嘛村委会的中国传统民族村落看牦牛村小组,微风阵阵袭来,已带有秋高气爽之意。

  中午时分,刚从地里采摘完花椒回到家里的看牦牛村村民杨贵福一家,正围坐在火塘边吃着简单的午饭。放在门口筐子里装满了鲜花椒,一米开外,浓烈的麻香味扑鼻而来。“这是大红袍花椒,穗大粒多、香味浓郁,最近的市场价达到了一斤22元左右。”下啦嘛村党支部书记杨金荣介绍,看牦牛村的村民几乎都种植了大红袍,平均下来每一户的种植面积达到了8.7亩。

  “我们村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基础设施落后,曾一度属于深度贫困村。”杨金荣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后,我们便结合看牦牛村的高海拔地区特点,发展起了花椒、羊肚菌、中药材、肉牛养殖等高原特色产业。如今的看牦牛村村民,不光是吃穿不愁,而且是家家户户牛羊成群,生活富足。”

  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村落,看牦牛村的一大特色便是全村人都姓杨,且都是纳西族。时至今日,村内仍有119院山地纳西族传统民居,杨贵福家便属其一。一进大门便是宽敞的院子,两旁房屋由圆木垒墙,木板覆顶,稍深的颜色彰显着房屋的年代久远。院里的大树下,一头毛发乌亮的山羊正埋头吃草。“现在羊群都出去吃草了,这是头羊,只要它在家里,等下羊群便会自己找回家来。”杨贵福称。

  而在距杨贵福家不远处的杨万林家,成群的绵羊正在家门口吃草,一旁还零星分散着几棵花椒树。“不止附近的这些,我家一共种了27亩大红袍,每年能卖4万左右。”杨万林脸上挂满了笑意。看牦牛村里,杨万林家的种植规模和收入算是中等水平。除了种植花椒,他家里还种植有中药材,同时还养殖了多种牲畜。“我家牛养的最多,有24头,其次是猪和羊,都养了十几只。”说起收入,杨万林有些腼腆,“就养殖业,我家一年收入在10万左右,和邻居们可比不了。”

  今日的看牦牛村,传统的纳西民居经过专业的修缮,宜居的同时不失民族风情,路旁成群的牛羊埋头吃草,高海拔地区的天然优势使得地里的花椒、中药材、羊肚菌等长势喜人,整个村落呈现出勃勃生机。“下一步我们打算发展乡村旅游,高原特色农业和纳西传统民居将是我们最大的特色。”杨金荣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