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聚焦“三个示范区”建设 擘画美丽红河新图景
来源:红河日报 编辑:洪沂 2021年08月16日 09:50

  5月27日至2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红河现场办公会,为红河州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定位和目标,要求红河州努力成为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沿边开放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红河现场办公会后,红河州各级各部门闻令而动,迅速拉开了“三个示范区”建设大幕,切实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强大合力,不断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见成效。

  会议召开48天后的7月15日,红河州首个通用机场——弥勒东风机场正式通航,一架飞鸿300型飞机和一架Y12E高原型飞机腾空而起,冲上云霄。红河进入“航空时代”,助力经济腾飞的“空中走廊”已经打开。

  锚定“三个示范区”发展定位,红河州正从“将起未起”迈向“起飞质变”。今年上半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9.71亿元,同比增长14.3%。

  紧贴绿色脉搏  

  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示范区

  凭借着G20蔬菜基地的品牌溢出效应,泸西县的蔬菜产业产值已达30.3亿元,日渐成为“绿色食品牌”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而今年5月,产自建水县的夏黑葡萄成功出口至大洋洲,进一步打开了国际市场……放眼红河大地,青山绿水间,一排排整齐的大棚、一片片果蔬种植基地,在四季轮换中将大地切分为不同的色块。一条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绿色产业之路日渐通达。

  以打好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目标,红河州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立足北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三大板块”,持续发展壮大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规模养殖、中药材6大优势产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建设和“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创建。今年上半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47.6亿元,同比增长10.9%。

  从高山到河谷,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组、一片片光伏发电板、一座座水电站共同编织成可靠的绿色能源大网,为红河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一场以绿色产业为主的能源发展之变日渐清晰。

  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为目标,红河州在聚焦以风电、光伏设备为代表的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延伸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延伸产品产业链,重点推进了一批绿色清洁载能产业在红河州布局生产。目前,全州已建成电解铝产能55吨,圣比和年产5000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在蒙自经开区落地,2万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生产项目顺利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实现营业收入580.66亿元,同比增长32.7%。

  在元阳县阿者科村,随着“阿者科计划”的深入实施,当地村民因为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实现了全村脱贫致富。这一发展模式登上了今年的高考试卷,引起全国的关注。一幅“云上梯田·梦想红河”的文旅画卷徐徐展开。

  以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为目标,红河州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大力构建“大健康+康养+特色小镇”康养产业发展链条,不断丰富旅游新业态、延伸产业新领域,将绿色生态的“优”转换为旅游发展的“势”,以生态、文化、康养、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撬动着红河的“美丽经济”。今年上半年,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长较快,实现增加值645.95亿元,同比增长15.7%。

  创新引领发展

  打造沿边开放示范区

  红河州地处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云南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

  多年来,寻着百年开埠通商的先辈足迹,红河人奋发进取、顺势而为,搭建了红河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红河综保区”)、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蒙自经开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以下简称“红河片区”)3大平台,并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持续推进“三区联动”创新发展,为在更高水平上推动开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的决策部署,红河州在持续推动红河片区、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建设的基础上,以红河片区引领“三区联动”,加强自主性、原创性、集成性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引进贸易和投资新主体,将红河片区建成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持续释放“三区联动”效应,推动“三区”政策贯通、产业融合、信息共享、优势互补。

  在制度创新方面,红河州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启动了不定期商谈机制,初步形成了政策联动、招商联动的意见,切实发挥“三区联动”效能,针对布局市场在国外的出口商品,帮助其在红河片区设立交易基地;针对布局市场在国内的进口商品,在红河综保区为其设立交易基地,助力产业实现更好发展;蒙自经开区则通过产业规划布局,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生产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通过红河综保区、红河片区快捷输送到世界各地。

  在金融创新方面,今年以来,红河综保区内跨境电商关税保函业务落地,红河片区内人民币国际商业转贷款业务和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落地、NRA账户开立,推动金融服务实现4个突破,不断推进人民币资金跨境双向流动。

  创新驱动下,红河州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共积累了14个经验案例,其中,“跨境电商+边民互市”转型升级新模式等5个案例报商务部并在全国复制推广,“一口岸多通道”实现边境口岸就近监管通道新模式等4个经典案例在全省推广。

  创新释放潜力,市场活力不断激发。今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的压力之下,红河州实现外贸进出口增长39.5%。

  共同团结奋斗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位于开远市羊街乡的黑泥地社区聚居着彝族、苗族、壮族3个少数民族的群众。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黑泥地成了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核心区,当地居民也从过去的农民“转行”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不管是哪个民族,大家都非常团结,互相帮忙、共同致富。现在每年的土地流转收入有1万多元,在园区上班每个月也有3000元的收入,别提有多高兴了。”黑泥地社区居民普锐说。

  在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家家户户的房顶都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独具特色的民居在蓝天下显得格外美丽。拉祜族群众普秋九家里挂着“四星”卫生户的红旗,门楣上还挂着“民族团结示范户”的牌子,更让他自豪的是,村里历史上第一个中专生就出在他家。“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只要孩子愿意继续读书,我百分之百支持。”如今的拉祜寨,已经实现了从“窝棚户”到“小洋楼”、从“食不果腹”到“自给自足”、从“原始”到“现代”的华丽转变。

  两个村庄的蝶变,不仅是红河各族儿女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生动画面,也是各族群众共建、共创、共享民族团结硕果的双赢局面。

  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新起点,红河州通过打造“示范点”“示范带”“示范圈”“示范联盟”,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效应。此外,红河州还不断深化民族团结制度成果、工作成果,着力解决涉及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全力巩固和拓展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边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各民族群众在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实现了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跟党走,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找准发展定位,红河正乘势而上,聚焦“三个示范区”建设,以新作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