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云南民族大学: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新网云南 编辑:刘丽慧 2021年08月06日 11:35

  中新网云南新闻8月6日电 (和松鹏)时值盛夏,万木葱茏。来自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的青年学子7月17日——20日到丽江市古城区纳西族传统村落普济村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行走在村落的阡陌小道,开展宣讲活动,记录实践中的点点滴滴,青春在丽水金川的青山绿水之间放歌。

  饮水思源 村史教育

  实践团队出发前,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和党委宣传部的专家就实践活动和宣讲的内容、形式,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对调查采访等进行悉心的指导。

  在80岁高龄、有56年党龄的老党员和志坤的带领下,村民和大学生实践队员一起来到村内近300年历史古井“楞究都”旁。古井取名“楞究都”,意为“团结互助,不忘本心”。和志坤以一段具有神秘色彩的传说,讲述了普济村古井的历史和普济村保护生态环境的传统。和志坤用手中的“则赠鼓豆鲁”树枝蘸着古井水为村民和队员祈福,讲述千百年来古井庇佑祖先和村民的故事。数百年来,全村人几乎都在用这口井水洗衣做饭。在每年的农历大年初一清晨,村民们还会举行仪式祭祀水神。古井不仅象征生命之源,也是村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缩影。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饮水思源”村史教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村民“同为一体、共饮一井”的认识彰显出强大的凝聚力。

  和志坤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更应该要饮水思源,“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就是要保护好水源,我们要告诫后辈‘吃水不忘挖井人’,懂得饮水思源,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拍一张“全村福”照片

  飞檐斗拱的村门,梁、柱、枋、斗拱等构建的传统彩绘,屋面盖青灰色小青瓦,曲线流畅,高大精美的设计凸显纳西族古代建筑的艺术风采。在村口石牌坊村门前,普济村全体村民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分队一起拍了一张“全村福”。

  全村300多位村民参加拍摄活动,最年长的93岁,年纪最小的才半岁,有的村民在城里打工,特地请假回来参加。村党支部书记和庆芬说,全村人拍一张“全村福”,让大家感到一个村子就像一家人,大家的凝聚力增强了,现在村民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也增强了,大家在维护村容村貌、清扫村道方面做了很多事情。

  村长和茂根说,普济村有纳西、藏、白等少数民族,全村人和谐共处、团结一心共同发展,普济村乡村振兴计划将充分利用普济村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通过乡企合作打造百亩万寿菊花海旅游;以深厚的文化沉淀为引领,打造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区;以悠久的普济历史为根基,依托百年海棠古树打造乡村特色文化村。

  红歌献给党 汲取奋进力量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普济村的党员干部和村民在村道上集队,他们身着红色T恤,背上“普济一组,永远跟党走”字样格外醒目,他们挥舞着国旗、党旗,男女老少排队行进在村道上,齐唱红歌,用嘹亮的歌声歌颂党的光辉历程,展现投身乡村振兴的良好精神风貌。

  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铸魂。

  在活动中心广场,村党支部书记和庆芬拿起话筒,站在讲台上与村民们一起回顾党的历史,介绍普济村乡村振兴的规划。社会实践活动队成员和松鹏向村民进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通用语普及的民汉双语宣讲。“双语”宣讲活动宣讲团成员还结合丽江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以及丽江市民族团结进步优秀事迹等进行宣讲,让村民们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7月17日晚举行的普济村乡村振兴启动仪式晚会上,村里一百多人的合唱队高唱红歌,近90岁的老人与两岁多的孩子同台共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绚烂的烟花与各色舞台灯光照亮周围的树荫,也照亮了彼此的脸,优美的音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此刻,舞台下的人们忘却了生活中琐碎的烦恼。

  1966年入党的和志坤老人说,作为一名党员,要永葆吃苦耐劳的精神,多为党和人民群众作贡献。和鸿珍老人说,坚持并信仰奉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念,共产党是伟大的,是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践行孝道 为父母洗脚

  给父母洗脚,让孝道永流传。

  点滴小事凝聚孝道亲情。在村里活动中心广场上,村中50多位老人在各自儿女的搀扶下整齐入座,老人的儿女们依次端上黄铜盆放在他们父母跟前,用古井水为长辈们洗脚。几分钟后,那些刚刚还端着铜盆的“晚辈”们现在也坐到了椅子上,而端着铜盆的人换成了一些小孩和年轻人。一句句“妈妈,请洗脚”““爸爸,请洗脚””此起彼伏,村中三代人之间的联系是那么简单,那么温馨,那么平淡,也许正是这样,这种关系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才显得无比珍贵难得。

  82岁老人和鸿珍说道:“为父母洗脚的活动很有意义,让子女深刻意识到孝敬父母的理念,近距离地观察父母后才能体会到艰辛与不易。”12岁少先队员欧语瑄说:“这是第一次给爷爷奶奶洗脚,望着爷爷奶奶,我觉得他们很感动、很开心。爷爷说,他会难忘这次活动。”村民们用行动诠释着“孝道”的真谛,把好的家风传递给了下一代。敬老爱老,已成为全村的风尚。

  体验示范创建成果

  在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古城新义社区,青年大学生调查丽江市古城区党建和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情况。

  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全方位展示了丽江古城小桥流水的韵味和魅力。作为丽江古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展示舞台,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紧抓丽江古城历史发展脉络,将古城的历史之美、文化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

  新义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社区的示范点,义社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采取“1+2+4+N”措施,以民族团结进步推动“新丽江人”融入丽江古城,共建共治共享取得新成效,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青年大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

  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生怕儿孙忘昔日,金沙江上话长征”,这是纳西族著名画家周霖先生当年挥毫作画时所提诗句。

  青年大学生们7月18日来到玉龙县石鼓镇红军过丽江纪念馆,通过观看老照片和史料记载,共同追寻革命足迹。七十多岁的退休教师李老师为大学生讲述了红军长征过金沙江和关于碑碣的相关历史以及它的神奇之处。小分队员安正杨说,通过学习深刻领会了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努力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

  这个暑假的社会实践是丰富而有意义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让人感到兴奋的。这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青年学生一次珍贵的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青年大学生们以专业所学为基础,对乡村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对乡村建设进行深入规划设计,形成调研报告和设计方案,分别提出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可行性建议,以帮助乡村实现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