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昆明禄劝:传承红色血脉 开启幸福生活
来源:云南网 编辑:洪沂 2021年08月04日 09:45

  夏季的乌东德镇,草木葱茏,青山如画。金沙江上,乌东德水电站傲然屹立。今年6月16日,乌东德水电站12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这座中国第四大、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不断将金沙江湍急的水流化作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点亮万家灯火。

  一年前,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努力打造精品工程,更好造福人民。

  在乌东德库区淹没的皎平渡渡口,86年前,中央红军3万多人在皎平渡村37位船工的帮助下,用了7天7夜顺利渡过金沙江天险,摆脱了敌军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金沙水拍云崖暖”的诗句。

金沙江船工后人陈洪付和他的“老船工之家”民宿。
金沙江船工后人陈洪付和他的“老船工之家”民宿。

  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奇迹在这片土地书写。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弘扬长征精神,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举全县之力服务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搬迁安置了3个乡镇1195户4162名移民,实现了174户643名建档立卡贫困移民群众的高质量脱贫。如今,在大坝南岸的山腰上,移民新村金瑞社区拔地而起,当年帮助红军渡江的船工的后人,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金瑞二社区。
金瑞二社区。

  坚定一个信念:

  跟着共产党能过上好日子

  从乌东德水电站出发,二十多分钟车程,便抵达乌东德镇金瑞二社区。这里居住的大多数是老船工的后代,山腰上一排排崭新的小院整齐排列,房前屋后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几户人家门前还挂起了“红色民宿”的牌匾。

  村民陈洪付是当年为红军摆渡的船工陈月清的长孙。在社区的帮助下,他开了一家“老船工之家”民宿,每逢有客人来,他自己当讲解员,为大家讲述那段红色历史。他还是头一批在移民安置协议上签字的村民,并挨家挨户动员亲朋好友配合政府工作。他说:“当初我们的先辈帮助红军渡江,今天我们也要坚定不移跟党走。”

  村民张忠斗是船工张朝经的五儿子,搬迁前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忠斗老两口身体不好,大儿子是残疾人,家里只有二儿子一个劳动力。搬到金瑞社区后,一家人从原先的土坯房住进了砖瓦房,老两口申请了低保,大儿子有残疾人补贴,二儿子可以在附近务工,看病走几步就能到村卫生室。张忠斗说:“当初我们没有犹豫就签字搬迁,我们相信党的政策好,不会让老百姓吃亏。”

  乌东德镇党委书记张继革介绍,金瑞社区是乌东德水电站移民的主要安置点。为了让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社区党委依托红色资源,打造了9户“老船工之家”民宿,短短两个月实现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移民户总收入15万元。社区还集中流转了3000亩土地,引进企业种植西柚,村民每亩每年可获得1000元的租金收入。随着社区农贸市场、集市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村民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或者就近务工。

  坚定一个信念:跟着共产党能过上好日子,金沙江畔群众的命运发生了两次重要转变。第一次,船工们帮助红军渡江,迎来了一个新中国,摆脱了为土司做苦役的命运。这一次,他们的后人坚定不移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迎来了崭新的小康生活。

  高扬一面旗帜:

  党建引领破解移民搬迁难题

  对于移民搬迁,虽然大多数群众都支持理解,但一部分人难免有故土难离的情结。时间紧、任务重,面对艰巨的搬迁安置任务,禄劝县突出党建引领,加强组织保障,汇聚力量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于2019年10月顺利完成移民搬迁,成为库区第一个完成移民搬迁的县。

  禄劝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李忠华介绍,禄劝县县级层面设立了乌东德电站建设协调服务办公室和18个工程建设专项工作组,成立了项目服务队、志愿队、先锋队,为项目审批、土地征收、工程建设、移民搬迁等开通绿色通道。县委加强与三峡集团、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工程部党委沟通协调,成立了乌东德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指挥部和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建立移民搬迁定期会商会办制度。全县39名县级领导挂村包保、30个县级部门单位包组、1200余名党员干部包户、70余名先锋模范党员联系重点人员,以务实的工作换来群众的信任,顺利推进移民工作。

  禄劝县水务局挂包乌东德镇噜基村委会付胜田村民小组。挂包干部王兴才有半年时间基本住在村里做工作。“白天找不到人,我们就晚上去,经常在老乡家里谈话谈到凌晨两三点,有的人家去了不下十次。”王兴才说,只用了一个月时间,全县的搬迁户都在安置协议上签了字。

  除了县里的干部,乌东德镇125名党员干部也全部扑在一线做工作,还精选了34名党员组成突击队,包搬迁、包安置、包服务、包稳定。针对移民群众民族各异、风俗习惯不同的问题,组建了涉及3个乡镇7个行政村的移民区党建联席会议,明确一个村党支部书记为召集人,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共同解决问题。

  突击队干部汪志海说:“我们用真诚的态度换取群众的理解。”盘点资产的时候,哪怕漏了一棵果树,包户的干部都会积极协调纠正。搬家的时候,群众舍不得的东西,党员干部都会帮他们搬走。

  搬迁户张庆喜的丈夫患病,两个女儿都不在身边,本来以为搬家是件难事,没想到搬家那天,村里、镇里、县里的干部、志愿者来了十多个人。“他们尽挑重的搬,我只是拿了一些小件,家就搬完了,真的很感激他们。”张庆喜说。

乌东德水电站。
乌东德水电站。

  传承一种精神:

  书写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篇章

  红军长征两次经过禄劝,留下了许多感人故事,也让长征精神在这片土地代代相传。

  今年,禄劝县皎平渡干部教育基地正式成立。参观禄劝杉乐红军长征纪念馆、听老船工讲述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参观乌东德水电站,成为一批批学员的“必修课”。

  长征精神是什么?在皎平渡村委会原书记毛洪银看来,就是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他说:“红军对船工很好,一天管六顿饭,顿顿有肉,而红军只吃稀饭。”为了回报红军的恩情,当年37名船工奋战七天七夜,胳膊肿了也在所不惜,打破“金沙自古不夜渡”的惯例。作为一名老党员,毛洪银带头在搬迁协议上签字。

  长征精神是什么?在移民干部汪志海看来,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同群众一起艰苦奋斗。在动员群众搬迁时,移民干部们开宣传会、动员会、院坝座谈会,掏心窝跟群众恳谈;顶着金沙江边夏季的高温,他们汗流浃背走村串巷,宣传政策、协调解决问题;在为群众搬家时,许多地方不通公路,他们就徒步几公里将家具和锅碗瓢盆搬上车,很多人手上脚上磨出了血泡。

  干部和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长征精神在服务乌东德水电站建设中再放光芒。

  乌东德水电站的建设,为禄劝县带来了发展红利。随着三峡集团参建的禄大公路通车,乌东德镇到禄劝县城的车程从5个小时缩短到2小时,还连接了全县12个乡镇(街道)。红军渡口旧址修建的洪门渡、皎平渡、龙街渡三座大桥连通云南、四川两省,让当地群众的致富道路越来越宽广。

  如今,立足库区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叠加形成的优势,禄劝县规划建设乌东德特色小镇项目;利用库区电价优惠等优势,规划建设乌东德大数据产业园区……弘扬长征精神,传承船工精神,禄劝县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努力交出新答卷。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