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对话杨宇明:保护濒危动植物就是保护人类的“诺亚方舟”
来源:云南网-春城晚报 编辑:陈天宇 2021年07月14日 10:08

  原标题:对话杨宇明:保护濒危动植物就是保护人类的“诺亚方舟” 

  迪庆“三江并流”核心区林间景色 迪庆州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上世纪80年代,杨宇明开始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对保护野生动植物比其他科研工作者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基于此,多年来他推动成立了西南林业大学的多个保护中心,参与组建了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和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生物多样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针对云南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他进一步提出了开发“非木材森林产品和资源非消耗使用价值利用”,发展“林业两非产业”的思想。此后,推动竹藤作为云南特色的非木材林产业的开发,已成为我省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主持香格里拉碧塔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科考和规划时,针对滇西北“三江并流”地区生态脆弱、经济贫困,承受着保护和发展的双重压力,为化解保护区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杨宇明积极引进并推动“国家公园”的发展理念。2005—2008年兼任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云南项目主任期间,在省政府研究室的领导下,杨宇明积极参与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探索出一套有效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新保护地模式。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于今年10月在昆明召开。这些年埋身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实践的他,今年尤其繁忙。7月2日,记者与他的独家访谈也是见缝插针地进行的。

  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的滇金丝猴 新华社记者 王长山 摄

  云南生物多样性具有四个特点

  记者:今年10月,COP15在云南举行,请问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是什么?

  杨宇明: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公约》所给出的概念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我们国家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中给出了定义:指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与环境所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记者:为什么说云南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杨宇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和多样化的生境环境,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从已知的生物类群看,云南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4.1%,却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以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各大生物类群物种数均接近或超过全国的一半,有高等植物19333种、占全国的50.1%;有脊椎动物2273种、占全国的51.4%;有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数千种,是亚洲栽培稻、荞麦、茶、甘蔗等作物的起源中心和分化中心。

  云南被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就有171种,占全国的44%。在中国公布的335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云南就有243种,占全国总数的72.5%。可见,其生物丰富度、特有度、特有率均列全国第一位,被称为动植物王国是当之无愧的。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具有丰富性、特有性、珍稀性、高价值四个特点,这些也是云南生物多样性的核心价值所在,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我国的核心战略资源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源泉。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为国家生物、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资源基础,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并对维护跨境国际河流生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记者: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杨宇明:因为生物的多样性维护了地球演化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力,没有了生物的多样性,地球生命系统将走向崩溃,人类也将随之消亡。人类只是生命系统演化高级阶段的一个特殊物种,是地球生命系统里的一个小分子而已,其生存和发展仍然依赖于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与生物多样性相关;我们生存的环境,依靠着良好的生态系统多样性提供的不可替代的功能服务;我们身体的健康福祉,需要从生物多样性中获取活性物质或功能性成分;治疗疾病,要从植物资源中寻找药物的前体。总之,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切都必须从生物多样性中获取。

  现在生物多样性已经演化到了最高的一个阶段——出现了人类,其他生物和人类都是与地球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人类只是生命系统里的一分子,却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生物,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地球。

  记者:人类的行为改变地球,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杨宇明:在过去30年,地球气温上升了0.4℃,这对地球上的气候、生态系统和其他生物产生了深远影响。很多动植物的灭绝、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有关,但对于这些动植物的消失,我们无法知道会对地球生命系统和人类自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联合国2019年5月8日在巴黎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显示,有100万个物种正因为人类活动而遭受灭绝威胁,全球物种灭绝的平均速度已经大大高于1000万年前。

  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当今地球面临最大的危机,可能是地球形成以来物种灭绝的第六次高峰。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是地球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在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和整个生物圈的稳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基石。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没有生物多样性,也就没有了人类。

  记者:当前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是怎样的?

  杨宇明:目前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的认知度还较低,也不能真正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谁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谁就拥有未来发展更多的选择权和决策权。我们今天保护的物种,可能觉得没有用,这只是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今天还认为没价值的物种,明天就有可能是无价之宝。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了生产力,科学利用了生物多样性资源就是发展应用了生产力,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新平县漠沙镇蔓线村有4种蜂虎,这是栗喉蜂虎叼着食物讨好雌鸟。通讯员 杨学飞 摄

  云南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有待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

  记者:从一名森林资源的调查者、利用者到保护者的转变,您这些年的经历是怎样的?

  杨宇明:1978年,我考入了云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曾在地理系作生物地理学助教。1983年,我作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团成员,深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承担森林植物的科考任务,开始了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科考研究工作。1985年,我攻读森林植物专业,开始研究生物多样性。1988年,取得西南林学院森林植物专业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自此开始了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的教学研究工作,协助导师薛纪如教授组织了高黎贡山和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与规划。

  99’昆明世博会举办时,我带领西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研究团队承担了竹类专题园和药草园的建设,跑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收集了1000余种珍稀竹子和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的祖国是生物世界的大家庭,云南更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许多宝藏还有待我们去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

  云南拥有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还有大象、绿孔雀、长臂猿等旗舰物种,对此,我省加大了保护、研究、宣传工作力度。要保护这些旗舰物种,就要从保护其栖息地、研究它们的保护生物学开始,因此,我们森林植物团队的研究方向集中于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成立了云南省第一个“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中心”,在全省范围和西南地区系统深入开展了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研究目标的调查研究工作。

  记者:我们知道,云南生物多样性是丰富的,它不可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发展。那么,生物多样性对云南生态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杨宇明:在云南环境条件极其复杂、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并且特有化程度很高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共同体系中,生物多样性的每个组成部分在系统结构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而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对环境产生着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当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和结构在受到超出系统所承受的干扰和破坏之后,便会引起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直接很快反映出来,但多数都不一定会立刻直接表现出来。

  以滇西北高山峡谷地区为例,这里是横断山脉腹地,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几大著名江河的上游。由云岭、怒江和高黎贡山等陡峻高耸的山脉相隔,组成了数列高耸山峰和深嵌峡谷相间并列的“三江并流”特殊自然景观,也被称为自然条件最恶劣的地区。可就算这样,这里从物种、群落、生态系统到生物地理景观,都表现出了极为丰富的多样性,仅森林类型就超过十个,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和中国第二大林区。

  记者:那么要云南生态环境稳定,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保护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杨宇明:是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云南生物资源最突出的优势,但同时带来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其他因素也决定了它的劣势存在。比如种群小而数量少,种群地理分布狭窄,专一性很强;生态系统循环速率高而敏感性很强;生物地理分布的边缘性决定了其生物类群适应的脆弱性等。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外来物种侵入与病虫害传播、过度利用、过度放牧等,都是造成云南资源和环境破坏的原因,人口增长则是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协同进化的关系,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与复杂的山地生态环境有着不可分离的紧密关系,所以保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维护云南生态环境的核心和关键。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高,中国1/2的动植物可以在云南找到,其中约1/3的物种为云南特有或仅见于云南,是我国的核心战略资源,也是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您如何理解濒危动植物的保护?

  杨宇明:研究生物多样性工作后,我对植物与动物、人类与地球的协同进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工作更加关切。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结构越稳定,生产力水平越高,创造力越大。珍稀濒危物种是指现存种群数量稀少、处于灭绝的临界水平的物种,也指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其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并处于濒危状态的物种。珍稀濒危物种的抗干扰能力弱,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是生物多样性中具有特殊价值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所有物种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竞争、和谐共处的平衡状态,当一个物种灭绝,就预示着有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

  我认为一些未来能够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或许就潜藏在动植物之中。如果因为人的因素使得濒危动植物灭绝了,那么带来的损失是人类无法预知的,或许也将随之失去一艘能够拯救世人性命的“诺亚方舟”。

  很多人认为,濒危物种的价值只对科学家有意义,和普通民众很难扯上关系。也有人曾对我说,开矿、修电站、挖沙、排污等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灭绝几条鱼或几个物种相对于发展的重要性而言,可以忽略不计,对普通人的生产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这样的言语让人语塞。生命和地球是协同进化的,人和动植物也是共同进化的。因此,保护濒危动植物,也是保护我们自身,如果某一种动植物被人为灭绝,我们不知道对人类而言,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人物简介

  杨宇明,国家濒危物种研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津贴,曾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林业先进科技工作者、环保部先进科技工作者、国家林业局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记者 邓建华 程权 见习记者 熊丽欣)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