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云南新闻6月30日电(王旌亚)仲夏时节,昆明南国山花生态科技园内绣球花正值盛花期,放眼望去,独特的白色绣球花绽放成花海,美不胜收……这里是国内最大的绣球属种质资源基地,每年5月-8月,绣球花次第开放,吸引一批批游人前来“打卡”。
云南有“世界花园”的美誉,花卉产业独具特色。昆明阳宗海之畔的大官山的南国山花生态科技园,致力于蔷薇属、绣球花属、南半球木本花卉鲜切花种植、品种收集和新品种选育。
“南国山花基地引进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杂交育种,自主研发出新品种,获取种权收益,有很大的育种资源优势。”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玉勇介绍,该园区由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园区内绣球花种质资源及育种基地是国内最大的绣球属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商品切花生产、科研和教学基地,拥有400余种(变种)和品种。此外,该园区玫瑰谷规划面积近200亩,种植蔷薇属8类2400多个种(变种)和品种,是国内活体资源最多的月季园,木本花卉种质资源及实验生产基地则是国内唯一的南半球木本花卉山地花园。

2012年,南国山花生态科技园采取“企业+农户”模式,以1000元每亩(每年价格上浮5%)的价格向农户租赁了1000余亩闲置土地发展花卉种植。这片曾经只能种出玉米、黄豆的山地,逐渐被成片的月季、绣球花和南半球木本花卉植物覆盖,流转土地的农民每年不仅能收到地租,而且可以到基地打工兼职。
“基地从不使用大棚种花,所有花卉全部都在露天的自然环境中生长。”杨玉勇介绍,目前国内的鲜花种植基地基本上都是在大棚里种花,导致很多品种的鲜花根本无法在自然环境中生长,这样虽然让种植基地不受季节限制,鲜花产量更大,但是却违背了自然规律。杨玉勇希望改变这种现象,“宁可损失些产量,也要多研发一些能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的鲜花。”
“作为公司的明星产品,中国第一枝专利绣球就诞生在杨月季。”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企划部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的绣球鲜切花均按照国际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生产、分级和包装均为低碳露天环保种植,抗性强、耐运输。该负责人表示,露天种植是南国山花的生产优势,该方式既满足了低碳生产模式,也兼顾了景观效果。同时,在灌溉上园区通过修建蓄水池、雨水收集管网充分将自然降水用于灌溉。灌溉时主要采用绿色高效、水肥一体的山地节水精准滴灌技术系统,对花卉作物进行高效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花卉绿色高效节水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如今,公司“杨月季”牌绣球鲜切花连续3年评为云南省“十大名花”。正在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昆明杨月季园艺有限责任公司也作为云南省“十大名花”品牌之一参展,获得好评无数。谈及未来的发展,该负责人介绍,杨月季将持续做好“育种人”这一角色,致力于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推广,致力于改善环境和避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致力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