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中国高校着力复合型非通用语人才培养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陈天宇 2021年06月18日 11:23
    图为论坛现场。 韩帅南 摄
图为论坛现场。 韩帅南 摄

  中新网昆明5月21日电 (韩帅南)21日,2021年度中国外语非通用语高峰论坛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1所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春城昆明,共同探讨如何创新“新文科”背景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如何推进外语非通用语种教育改革等问题。

  教育部外指委非通用语分委会主任委员姜景奎介绍,1942年在昆明呈贡斗南村成立的国立东方语文专科学校,开办伊始设立了缅语、泰语、越语和印地语四个语种专业,成为中国现代外语非通用语高等教育的起点。发展至今,全国非通用语种专业布点已达到580多个,涉及高校197所,在校生人数上万人,在编教师超过2000人。

  在本次论坛上,记者注意到,不同地区的高校结合所处的地缘特点,所开设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各有侧重。如大连外国语大学“深耕东北亚”,日语、俄语、朝鲜语等已成为该校优势专业。西安外国语大学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规划。

  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世波介绍,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云南高校,则已开设南亚东南亚14个国家的15个语种专业。

  论坛中,多所高校表示正在不断推进复合型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并持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赵刚表示,该校近年来提出多元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路径,围绕学生主修的非通用语专业,构建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发展路径,使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本人兴趣、专业特点,自主构建发展路径,从而培养出具备不同知识架构的多元人才。

  云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永文介绍了东南亚语种“三互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四新”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该校聚焦“新文科”发展,积极推进动起来的新技术、活起来的新课堂、交叉融合的新内容,加强复合型“外语+专业”一流人才培养。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查明建表示,该校在全国外语院校首先开设了非语言类专业,探索培养复语型、复合型人才的道路。开设多学科的辅修课程、双专业课程,为语言类专业学生拓宽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外指委非通用语分委会副主任委员钟智翔教授指出,中国非通用语的高端人才十分紧缺,要通过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方法,为培养非通用语高端人才、复语能力人才、打开中国的国际视野提供助力。(完)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