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正文

当前位置:中新网云南频道 > 正文
《大漠生命线》揭密我国首条军管专用线:清绿铁路(3)
来源: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编辑:王旌亚 2021年01月30日 19:18

  本年五月份,内昆铁路和全国一样,全线轰轰烈烈的开展高产、优质安全竞赛运动。我们大队各中队也挑起了竞赛,三中队也参加了这一运动,贻宝同志和其他同志一样,也不甘心落后于其他单位,经常深入现场督促检查指挥施工。不幸,在五月二十四日下午两时左右,贻宝同志正在隧道指挥施工之际,忽然中槽塌方被石块压在里边,头部、胸部伤势严重,现抢救出,挽救无效,已壮烈牺牲。当时,贻宝同志就和我们永别了。事故发生后,大、中队全体干部非常悲痛,将贻宝同志的遗体送到大队部,换好衣服后,用了当地最好的棺柩,最后进行埋葬。    大队党委会,于二十六日召开追悼大会,在贻宝画像前献了花圈。这个大会,实际成了哭会。党委号召全体党员、团员、青年,学习贻宝同志的革命精神,一定要继续完成贻宝同志未完成的任务(实际也就是这样,三中队不但这几个月安全工作搞得很好,工程进展也是很快的)。最后,全体干部到坟墓前,亲手埋葬好。墓是分里外两层,里层是石料砌的,外层是用二十余袋水泥打好的,坟墓是非常坚固。党委并决定,立纪念碑,碑面是:姚贻宝烈士纪念碑。碑文约四百余字,主要内容是:家住地点,生平简历,光荣事迹。坟墓地点是隧道附近一个木嘎车站后的山坡上。因为通车后,来往人多,使后代知道当年他们的先辈们是如何经过艰苦奋斗才获得现在的幸福,永远为后人学习榜样(纪念碑的碑文,估计今年国庆节前后可做好)。

  另外,关于贻宝同志的遗物遗款问题,前些日子,已将一部分转回家中,款是七十多元。衣服是有几件血衣和破旧的衣服,也准备捎家去,但贻宝同志的同乡陈添丁提议,将这几件拿到坟前烧掉。最后也没烧,仍存在大队卫生所里,不知家中如何处理。火腿的问题,是他本人生前对厨房谈过,如果休假就买两条火腿拿着,因为未休假,就未买下。公债券问题,据各方面调查,没有公债券。总之,大队领导是很重视烈士遗款遗物的,曾多次通知三中队了解烈士的零星遗物,决不能丢失一点,也决不允许其他人留用,请您放心。

  当前,我们最关心的是两位老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根据来信看,两位老人,由于贻宝的牺牲而难过,已经生病。望不必过分难过,贻宝同志他是为了祖国建设,为了人民幸福事业而牺牲的,和在前线与敌人作战牺牲同样光荣的,望两位老人保重身体!        

  关于家中今后两位老人生活问题,我们大队已根据来信情况迅速向团、师机关请示,一定要按国家规定,结合两位老人实际情况适当解决。我们并请示上级,大队派人亲到大娘家中探望和与地方联系家庭安置问题,现在这里上级正在研究当中。听说大娘要来云南,根据交通情况和身体情况,最好暂时不来。这里坐汽车也得好几天,对身体是会有影响的,不知您的意见如何?       

  另外,望金坦大娘和贻宝同志的两个姐姐,今后要多写信给大队,多谈谈家庭实际情况,如有什么困难,我们能够解决的就帮助解决,不能解决的我们负责向部队领导机关或地方政府联系,求得解决。最近有的同志听到老人病了,就很难过,同志们认为贻宝同志的母亲、祖母,也就和我们的母亲、祖母一样。因此,有的同志准备买点东西捎给老人,望老人不要过份难过,并望多来信。我们大队全体同志都认识到光难过是不行的,都表示今后积极工作,将贻宝同志未完成的任务继续来完成,坚决早日修通内昆铁路,为边疆人民修出一条幸福之路,和内地人民更加紧密联系起来。其他事再谈。

  祝您身体健康!

管教第七大队大队长:梁树深

教导员:张同进

1959年8月14日

  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广大的铁道兵战友和监狱人民警察中,他们的这一段历史已经鲜为人知,什么时候配属铁道兵部队,到云南后都干了些什么,什么时候结束云贵铁路的建设?这些都始终深深隐藏在冰冷的档案资料中,如果不是张闽的铁二代身份,如果不是张闽对历史怀着深深的敬畏,那么,这一段历史、这一群人,也许将沉入时间的深处而永远不被人们记起。

  这支特殊的队伍,从1955年下半年组建至1963年4月的8年间,他们随着英雄的铁道兵一起,从福建到浙江,从浙江到云南,先后参加了鹰厦铁路、南福铁路、新安江水电站专用线兰铜铁路、贵昆铁路的建设,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闽的父亲张同进在中央公安学院西安分院进修学习毕业证书 

  后来,张闽把多年来了解到的这些重要情况写信反映到公安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又把信件转到司法部办公厅。2005年,《中国档案》杂志第7期发表了张闽专门为此撰写的文章。为了彻底搞清这段历史,张闽还到北京拜访了公安部、司法部、中国政法大学以及中国监狱学会监狱史学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和领导。同时,她还经人介绍专门到解放军档案馆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当查阅到“劳改队”配属铁道兵部队的那段特殊历史的重要档案材料时,当看到王震司令员签发的六个劳改管教大队大队长的任命书,看到公安部劳改工作局与铁道兵部的双方协议书等重要的第一手材料时,张闽的激动不亚于当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来,这些情况被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史》,为国家“改造第一,生产第二” 的劳改工作方针提供了重要证据和重要参考。

  一群特殊的中华儿女,一个特殊的建设群体,在永恒的历史天空,他们的灵魂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坐标。同时也为中铁二十局与云贵高原续写了一段珍贵的历史情缘。

  九烈士身后没留名  伴大漠忠骨埋青山

  2016年4月24日,这是中国的第一个航天纪念日,为纪念那些为航天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甚至献出生命的铁道兵十师的官兵,中央电视台特别制作播出了一个新闻专题片《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片中介绍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烈士陵园里的9块无名烈士碑

  当年修建清绿铁路时,由于保密等特殊原因,如今,这9名烈士的墓碑上只有 “烈士之墓”字样,成了无名烈士。

  2016年4月25日,《中国铁建》微信平台推出专题报道《天上的事交给航天人,地上的事交给铁建人》,报道了铁道兵十师修建清绿铁路、青海金银滩原子城专用铁路以及青藏铁路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央视制作播放的专题片。当天,我把《中国铁建》的帖子转到了《铁道兵》战友群里,第二天一大早,我接到张闽的电话,她说她看了这个帖子后很感动,特别是看了央视的视频后久久不能平静。

  没过几天,张闽再次来电话告诉我,她和同样是铁二代的项伟东约定,成立了志愿者爱心小组,为东风烈士陵园那些烈士寻找家人。

  张闽的老家是山东,项伟东的老家是浙江,于是,二人约定:张闽为山东籍的辛洪明烈士寻找家人,项伟东为浙江籍的陈南潮烈士寻找家人。当时,我们都认为:这件事办起来犹如大海捞针,万分艰难。但是,这两位铁二代就这样走上了漫漫的寻亲之路。

  从此,张闽隔三差五就会打电话告诉我找到了什么线索。为此,张闽多次前往山东海阳辛洪明烈士的家乡,找民政局,找派出所,并根据相关线索实地寻访。皇天不负有人心,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不断寻找,终于找到了辛洪明烈士的家人。

  张闽寻找烈士家人的事引起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张闽陪同辛洪明烈士的家人去东风烈士陵园祭奠亲人的时候,央视拍下了张闽寻找烈士家人的过程及现场祭奠的感人情景。

张闽(中)和辛洪明烈士的儿子和女儿在东风烈士陵园

  同时,项伟东那边也传来好消息,经过很多人的爱心传递和项伟东多次寻找,大爱感动天地,陈南潮烈士的家人找到了,而且,当年牺牲时只有20多岁的陈南潮竟然有一个儿子,今年已经60多岁,退休在家,而且陈南潮的儿子已经有了孙子。

  几十年来,陈南潮的儿子陈治龙为了寻找自己的父亲,该想的办法已经想了,该找的人已经找了,无数次抱着希望出发,又一次次失望而归。特别令人感慨的是:就在陈治龙同一个村,当年和陈南潮一起入伍的战友,他们知道陈南潮牺牲的情况,也知道陈南潮牺牲后就埋在酒泉下河清乡,但是,当年军队的保密教育象遗传基因一样,深深溶入了他们的生命,他们就这样眼睁睁看着陈治龙找父亲而冷酷地拒绝向陈治龙提供任何信息。

铁二代项伟东

  项伟东的到来,给陈治龙一家带来了新生。于是,经过向组织申请、和部队联系,陈治龙一家人踏上了北去的探亲旅途,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关部门和领导,像迎接英雄一样迎接陈治龙一家人的到来。

  一人一家一国,都需要亲情,需要知道自己的历史,知道自己的来路,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几十年来,陈治龙喜欢在各种媒介上寻找与父亲有关的蛛丝蚂迹,这成了陈治龙的生活习惯,寻找父亲也成了他人生的最大目标之一。回到浙江老家后,父亲虽然找到了,但是陈治龙依然还是喜欢搜寻与父亲有关的资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