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聚焦“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行稳致远还需深耕细作”

图为会议现场。 任东 摄
中新网昆明11月30日电 (记者 胡远航)“‘一带一路’五周年:回顾与展望”学术会议30日在云南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所取得成就,并展望未来建设。
此次会议由云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云南省“一带一路”研究院、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等单位共同举办,汇聚国内外专家,围绕“一带一路”的现实与未来、“一带一路”与南亚东南亚研究、“一带一路”大数据论坛等议题展开交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建设成果丰硕。云南大学党委书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一带一路”研究分会理事长杨林称,广大科研工作者应在“一带一路”区域国别研究、大数据研究中心建设、教育共同体的打造、智库协作机制建立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为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愿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于洪君就“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作主旨报告。他认为,智库应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认真研究总结“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场合的交流对话;同时,客观理性听取并研究有关“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不同意见和主张。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李绍先建议,“一带一路”建设要行稳致远,还需由粗放布局向深耕细作发展,从宏观推进转为向实际项目、案例推进。同时,还需突出双赢,加强风险防范。
“‘一带一路’是开放之路,同时也是学习之路。”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余潇枫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加大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机制建设、人才到位等方面的力度。
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缅甸研究院院长李晨阳指出,东南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交往过程中积累的与时俱进、经贸先行、机制优先、注重民生等经验,值得借鉴。(完)